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正重视生命教育忽视生命教育,导致青年对生命存在及价值的无知,对生命意义、道德人格和生死问题的无知。从而没有了"生命是上天所赐"的神圣感,没有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感恩之心。对自己的生命不珍惜,对他人的生命也没有感觉。从根本上说,教育要培养青年的两种能力:一种是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荒诞派戏剧置于西方传统文化的广阔背景之上,试图描述出现代人尤其是战后一代,在特殊社会历史时期的精神困惑。这种困惑表现在五个方面:神圣感与卑贱感的冲突;力量感与较弱感双向燕强的矛盾;进步观念与重复存在感的冲突;被创物对人的主动性地位;寻求目的性的心理定势与荒诞感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传统庙会是举办方与参与者依某寺庙场地,怀着敬畏之心而共同建构起来的具有信仰性思想情感为基础的文化活动。庙会的兴盛有主客体两个方面的原因,客体方面唤情结构启唤了主体情感的参与;从主体方面看,庙会对民众具有神圣感化性、世俗惠恩性、开放解调性的心理影响,它使民众参与其中获得狂欢节般的审美文化价值感觉。这是庙会拥众最多、持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徐志君 《阅江学刊》2012,4(5):69-75
孔子几乎继承了殷周时期对“天”理解的全部意义,但他对于天的理解并非含混或者矛盾的。孔子生活于上层贵族无力维护礼乐文明的社会环境中,卿大夫势力集团的衰退和士人阶层的兴起同步展开。孔子对天命的改造不是就“天”和“命”的内容展开,而是就其对儒士阶层体仁实践相关联的意义而进行。孔子对天命观的改造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将天命进一步下落,落实到个体知识分子身上;另一方面强调知识分子本身对天命的自觉体认和担当。对儒家知识分子而言,孔子的天命观赋予他们以自我觉醒的类似于宗教情感的神圣意味,同时认识自我完成的有待性,从而在世事困窘中获得超脱的生命态度。这两点成为后来儒士个体自觉与个体解脱的基本依托。  相似文献   
5.
6.
文萃 《人才瞭望》2015,(1):53-54
为了保证法官的综合素质,各国除明确规定了法官的准入门槛以外,还设计了复杂、公开,且吸收社会各界和政府机构广泛参与的法官选任机制,力图通过选举、听证、任命等各种方法,确保候选人不仅具有表面上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而且具有优秀的品德、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广博的知识结构等深层次的内在素质。与此同时,法官能否做到独立司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官选任机制设计的合理与否。任命与选举相结合的英美  相似文献   
7.
渎职犯罪与神圣感缺失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敌,而且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一点一直没有得到揭示。文章从新的角度分析了渎职犯罪猖獗的原因,认为神圣感缺失是渎职犯罪独特的成因。并提出:神圣感的重建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和实现长治久安都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如何重建神圣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