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近年来甚嚣尘上,《论语》作为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地位,再一次被大肆宣扬,有人甚至说,《论语》将是二十一世纪的福音书。《论语》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巨大的功效吗?赵普为什么要学《论语》?标榜“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是如何治天下的.再看一看他所参与建立和治理的大宋王朝,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向来被视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然其作品明显具有与其他现实主义作品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乃至作家整个创作受到基督教信仰重要影响。长期为人所不知或忽略的《我们主的一生》为此提供了重要依据。此乃狄更斯专为自己孩子所作私人文本,在其去世64年后方始发表。该作品清楚表明狄更斯熟悉圣经,特别注重基督教信仰中仁爱、宽恕、谦卑,并相对淡化公义和审判等教义。这与其作品所体现的“以善为美”、“团圆结局”、“恶人悔改”等模式及温馨人情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隐喻 ,连同与其相关的寓言、象征等 ,是《圣经》中举目可见的文学现象 ,基本特征是言此及彼 ,意在言外。它不仅是《圣经》作者最常使用的修辞手段 ,也是普遍存在于希伯来 -基督教文化中的重要思维模式。本文追溯了西方文化史上的隐喻阐释传统 ,论及希腊哲学家对荷马诗史的诠释 ,亚里思托布鲁斯、斐洛、奥利根、托马斯·阿奎那、但丁对《圣经》的解读 ,隐喻的内在肌理和外在样式 ,并探讨了福音书中的比喻种类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转换,它与译入语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晚明社会的伦理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双重干预注定福音书进入中国的道路不会平坦。耶稣会士从对耶稣事迹只言片语的介绍到对福音书较为完整的转述甚至翻译,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6.
用互文性理论分析《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四部福音书,可以发现不同文本之间具有特殊的暗含关系和对话关系,它们同时又使每一个文本各自存在独特的意义。这种暗含关系和对话关系有赖于引用、拼贴、选择等手段来完成。  相似文献   
7.
古芬 《劳动世界》2013,(11):254-254
长久以来,基督教界一直视犹大为叛徒。然而在1996年6月4日,美国国家地理公布的一份手稿——《失落的犹大福音书))(其后简称《犹大福音》)中,却为犹大平反,指犹大其实是耶稣最喜爱的门徒,他之所以出卖耶稣,是出于耶稣授意,为的是要完成上帝的救恩计划。本文则试图将这部手稿的英文译本译为中文,在翻译过程中,作者先了解和掌握宗教文献专业背景知识,再在此基础上,运用奈迭(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来分析《犹大福音》的汉译过程。作者希望以这种有理有据的方式解析翻译过程,力求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为赞助人,耶稣会支配着晚明耶稣会士对《圣经》的翻译,这是《圣经直解》成书的重要背景,也决定了其节译福音书时的文化取向。它对福音书的节译整体上没有"适应"中国本土的思想观念,而是极力彰显福音书中体现的天主教的教义,忠实于教会和《圣经》的旨意;其"直解"部分也表明天主教文化被视为"中心文化",缺少了对译入语文化的宽容,更没有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艾儒略是晚明第一代入华耶稣会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首次翻译了福音书。与耶稣会在华的传教方针一致,艾儒略在译介福音书时也采取适应的政策,对耶稣的生平事迹进行改写,把福音书从欧洲文化语境中转移出来,放到了儒家文化的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宗教都力图回答人存在的终极性问题即关于死亡的问题,揭示死亡的意义。基督宗教对于死亡问题的答案,是建立在希腊哲学和希伯来信仰基础之上的。本文在论述基督宗教的死亡观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了希腊哲学和希伯来圣经对死亡的基本观点。新约圣经中,特别是福音书与保禄神学都认为,无论身体的死亡,还是灵性的死亡或永远的死亡,都是罪的必然结果;但耶稣基督以自己的死亡打破了死亡对人的权势。其次,传统的基督宗教神学的死亡观由于是在希腊语境中发展起来的,虽然相信末日肉体的复活,但是不免带有终末二元论的色彩。最后,在对当代基督宗教神学在探讨死亡问题时所提出的"立刻复活说"等理论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基督宗教传统神学中的复活教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