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用具体史实论述唐代长江下游大地产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大地产发展的特点及其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2.
宋代经济对田园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经济的繁荣给田园诗带来许多新的气象,作品中所描绘的原野景象更加丰富和壮观.由于商品经济对文学的浸润,宋人笔下的田园已不再是桃花源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而是呈现出商品丰富、交易频繁的新经济形态.在封建租佃制的时代经济背景下,身处地主阶层的诗人必须下乡检校田庄,这也增加了他们接触农村的机会,客观上促进了田园诗的创作,同时他们的经济状况决定了此类作品的闲适风格;佃农也开始进入诗人的创作视野.显示出宋诗有别晋唐时代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美国南部农业经济与黑人大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美国南部农业黑人掀起了美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两次大迁徙运动。大迁徙使南部缺乏田间劳力,引起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种植园租佃制最终崩溃。同时,二战后联邦政府鼓励缩减耕种面积,南部农场加速集中合并,促成南部农业人口不断迁往城市。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6):88-91
林志纯在对奴隶社会的阐释中,解读了他对封建的社会认识。租佃制和人身依附不能作为判断封建社会的标准是林氏封建社会观的重要内容,用依次演进五段论的标准判断社会形态,是林氏封建社会观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华法系的发展过程中 ,作为民法物权客体之一的土地 ,对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均有重要政治、经济及军事意义。中华法系土地用益制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每一阶段均有其自身独特的主导性特征。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经济的发展程度、军事征战需求 ,乃至宗法思想观念等因素 ,都对特定时期土地用益制度的形成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通过对160件明清福建地区一般租佃契及43件乾隆刑科题本案例的计量分析,阐述了明清福建地区普遍存在的一般租佃关系的发展变化。文章认为,明清时期,福建地区的一般租佃制继承了宋元时期的基本特征,但也有较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定额租代替分成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地租形态,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货币租,稳定的佃权崭露头角,业佃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等。  相似文献   
8.
曹秀华 《云梦学刊》2005,26(4):59-61
十六世纪以来,太湖流域以南广大农村地区租佃制兴盛不衰,一度成为主流的生产关系。之所以如此,一要归之于租佃制在土地权属关系上的优势,其次是由于它在经济绩效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 ,陕北地区米脂、绥德等县土地高度集中 ,租佃制发展。由于区域经济不发达的局限以及土地的零碎化、经营分散化 ,租佃制发展的过程并不伴随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也没有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明代豪强地主经过明末农民起义的打击和清兵入关后的烧杀抢掠而大量瓦解,佃仆制至清初也被瓦解。至雍乾年间,明代租佃制下地主对佃农的额外剥削也大量减少,代之而起的是比较自由的租佃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