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个快枪手——秦、楚、汉 秦二世九年,章邯命王离领军二十万围钜鹿,自领二十万兵屯于不远处的棘原,筑甬道直达钜鹿域外,供应王离军粮草。战旗猎猎,黑烟滚滚,钜鹿城墙在秦兵汹涌冲击下簌簌战栗。  相似文献   
2.
尤佳  周斌  吴照魅 《晋阳学刊》2011,(1):143-145
《史记》有关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后九月至汉元年(前206)十月刘邦自砀始西行人关击秦的记载。但《史记》对其间某些战争进程的叙述,或自相矛盾,或与《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的记载有所抵牾。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史记》关于刘邦击秦史实记载中的若干关键问题重新进行考辨和订正,以期能对这段重要的史实得出比较符合历史原貌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笑汀 《老年人》2009,(4):42-42
东汉王符《潜夫论·明暗篇》之“君子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不过,千载之下,将这一名言诠释得最精当的应该还是唐朝人魏征。《资治通鉴》载:“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请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  相似文献   
4.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在9号古井出土的简牍中,有一枚“秦二世元年的文告”。其中的文字涉及到秦二世即位是否具备“正当性”的问题。而且,它与北大竹简《赵政书》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两份出土文献的记载,与《史记》的相关记载形成了抵牾之态。对这种抵牾,做出合理的解释,是历史学要正面研究的问题。不能简单化地以新出土的地下文献为据修改传世文献的纪事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5.
“胡亥或许不是篡位,而是真讨始皇喜欢;他或许也还有点抱负,只是受了赵高等人的蛊惑。”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7,(4):142-151
秦朝时期,韩学极盛。韩非子的《五蠹》《孤愤》等名篇在秦王嬴政(秦始皇)时代便传入秦国,从而开启了"韩学"的实践与研究之门。嬴政对韩非子的欣赏,秦朝的政治实践、制度创设以及李斯与秦二世之间有关韩非子思想的讨论,构成了韩非子学说与秦朝的历史交集。韩非子思想确实对嬴政、秦二世、李斯均产生过影响,然而,秦二世、李斯对韩非子思想的理解,多为偏颇与片面的理解,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理解。秦朝政治实践背离了韩非子的基本政治原理。从最严格的标准来看,韩非子强调君权至尊,尽管他在理论上强调了君主应该遵守君道,但在实际政治领域却又未能提出有效约束君权的措施,势必导致君主滥权。作为一个思想家,韩非子对秦朝暴政及二世而亡,应该负有一定历史责任,但仅局限于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代的思想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有效约束君权,并非先秦时期的思想家所能解决的政治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先秦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秦国和统一后的秦王朝的主导政治思想,但是关于法家思想在秦国及秦王朝的具体实践和影响的文献并不是很多.《史记·李斯列传》正弥补了这一缺憾.文章通过《史记·李斯列传》分析李斯、赵高、秦二世对法家思想的接受,进而探讨法家思想在秦国和秦王朝的政治运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润子 《老人世界》2008,(12):32-33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年轻时,曾做过郡的小吏,后从学苟子。学成后,初为秦相吕不韦的舍人(侍从宾客)。后经吕推荐进宫为郎(君主的侍从官),受到秦始皇的信任,曾先后担任秦国长史(顾问参谋)、客卿(执掌军政的高级官员)和丞相。秦二世二年,被宦官、权臣赵高诬为谋反,腰斩于咸阳,并夷三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