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沈莉华在《俄罗斯学刊》2014年第3期撰文指出,未来俄乌关系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俄罗斯角度看,深化与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合作是其长期的战略目标。尽管这一战略目标在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版图后严重受挫,俄罗斯仍将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手段维持对乌克兰的影响力:利用乌克兰东西部纷争局面控制乌克兰;利用天然气问题继续对乌克兰施压;借助俄乌间的紧密合作来影响乌克兰。对乌克兰而言,尽快加入欧盟,融入欧洲文明大家庭,是其未来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在此  相似文献   
2.
国家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劳工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通过对2010年夏季沿海四个地区连锁罢工事件中政府行为的观察与田野研究,探讨了地方政府治理罢工的模式及背后的原因,重新审视在微观层面地方政府介入行为对工人自发团结力量的影响机制。不同地方政府的介入方式基本可以从政治资源与治理策略两个维度划分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形成的背后又暗示出了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政府合法性之间的平衡原则。因此,基于这样的原则,地方政府在介入罢工的过程中,塑造出劳资冲突的"缓冲地带"来暂时平息罢工,缓解劳资矛盾。并且,在"缓冲地带"的塑造过程中,政府也进一步将工人在罢工中形成的自发集体力量限制在了可控范围内。然而,随着工人对于这一缓冲地带不同程度地"认知解放",地方政府的平衡逻辑必然会在"缓冲地带"中被重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