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82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108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941篇
理论方法论   197篇
综合类   3097篇
社会学   1229篇
统计学   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鸿是我国古诗词中经常使用的意象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苏轼在传统意象的基础上,在他的词作中把传统的鸿意象与自己的独特个性结合起来赋予了这个意象更为深广的感情生发空间。  相似文献   
2.
3.
江珍 《生存》2020,(14):0100-0100
《那树》是台湾作家王鼎钧先生的散文名作,被收录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主要描写了一棵为人类默默奉献的大树,因与工业化不容而被人类伐倒的故事。本文通过对文章的语言风格、艺术手法、主旨情思等进行评论,以窥王鼎钧散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勒全生 《社区》2002,(1):44-44
最近,一则翻译短文在京城的百姓中间流传。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看了这篇描述现代生活困境的小文,发发愣,然后用电子邮件把它转发给亲朋好友。很多人看了都深有同感。您呢?  相似文献   
5.
陈柳钦 《社区》2002,(8):30-30
运作成本上升,人浮于事日增。一些从西方发达国家回来的“海归派”人士也许会说,西方人不像国人那样多疑,相反在有些时候还相当“轻信”。不过我想西方人的所谓“轻信”是有前提的:一旦有人辜负了信任,这人的道德污点就轻易抹不掉了,不但你的就业成问题,而且银行、保险等都会对  相似文献   
6.
1999年.我的人生正处在低俗.工作调动迟迟没见回音,我看好的是一家效益不错的单位,手续都办好了.但对方的一把手迟迟不签字。我一筹莫展.原单位也辞了职.在家里无事可做。男友看我在家里闷,便给我买了一张去泰山的车票.让我去那里玩两天散散心。  相似文献   
7.
宋元的啸     
啸在唐代以后仍然有所发展。苏东坡宋代是啸文学的突出代表 ;南宋时社会观念对啸持贬斥态度 ,啸发生转折。之后 ,啸的主体转入民间 ,实用暗号性的啸在社会生活中十分盛行 ,同时唐进入文学作品 ,为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情节和新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2004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有较突出的表现,发展迅速,形势喜人,进一步丰富和繁荣了我国多元一体民族大家庭的文学宝库。其总体发展态势依然强劲,中篇小说创作势头抢眼,长、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呈现平稳发展,诗歌创作保持旺盛势头,文学理论批评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  相似文献   
9.
纵观北朝散文发展的总体态势.可将其按时间顺序划为四个部分,即北魏散文、东魏北齐散文、西魏北周散文和隋初散文。北朝散文的发展全过程基本呈现出以下几务发展脉络。其一,就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而言,北朝散文总体上经历了由质胜于文,到文渐增多,再到基本文质彬彬的发展过程。其二,就功用而言,北朝散文总体上经历了以实用为主,同时审美作用又不断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抒写“缘情”之作渐多的过程。其三,就南北文风影响而言,北朝散文的发展随着民族融合、汉化和南北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经历了南北文风由浅入深不断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立意是写作主体的思维情性与客观外物撞击而迸发出来的智慧和灵感的火花。主体的情性素质构成主体的自身强度,客观世界是立意形成的信息源泉,立意的过程,是一个写作主体与客体外物磨砺撞击的过程。主、客体本身的强度以及撞击过程中的力度,是决定立意强度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