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与调整是新时期中国钢铁工业的主题,正确把握产品结构调整方向是钢铁企业赢得生存的关键,实施资源整合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上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钢铁工业一直是唐山的支柱产业.就唐山钢铁工业的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基本特点、以及唐山工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徐继华 《兰州学刊》2012,(4):101-106
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国内转移均经历了从原燃料导向向消费地导向、从内部布局向沿海沿湖沿江之变革。我国的钢铁工业也已经明显从内陆资源指向型转向沿海消费指向型布局。但是钢铁工业空间结构仍有较大问题,一是地区分布与资源分布错位,二是地区分布与市场需求错位,三是地区分布与国家发展错位。总结发达国家经验:一是立足资源,因地制宜;二是利用水运,沿河沿海;三是立足国情,建改相宜;四是注重规模,建立基地。文章根据转移动因提出了钢铁工业国内转移分类概念,包括市场自发转移和政府调控转移,弥补了以往对于产业转移政府因素关注较少之弊端,总结了钢铁工业国内转移的路径和动因规律。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的钢铁工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钢铁工业自动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推动着钢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情况,以及它在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发源———汉冶萍公司谈起,回顾了汉冶萍公司的兴衰成败,改革开放前钢铁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改革开放后的稳步发展及十四大以后钢铁工业的新调整,分析了入世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于汉冶萍的历史,从民国至当代,"失败论"一直占据主流。即使对它的贡献有肯定,也是以"失败"为前提,其讨论则基本囿于近代钢铁工业范畴。如果转换历史视域,突破"短时段"的视域与"非成功即失败"的传统思维,把汉冶萍公司的工业实践放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脉络中省视,就可以对它的历史价值有新的发现。首先,汉冶萍筚路蓝缕,开创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新纪元,其命脉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它培养的技术人才、购置的钢铁冶炼设备、摸索积累的采矿冶炼经验和教训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军工建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钢铁工业的孵化器;其次,它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唯一完整经历官办、官督商办、商办三种体制的公司,每一种体制变革,都是中国钢铁工业先驱在历史空间中作出的艰苦努力,它的最后挫败,让后来者对钢铁工业建设的特殊性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钢铁工业走国有道路渐成共识;再次,它作为"东亚第一伟业",以崭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形态打开中国人的传统眼界,成为其时工业启蒙的一面旗帜,并在抵御列强、"挽利权以塞漏卮"的工战中狙击洋铁与洋煤,被西人视为"黄祸"与"中国工战第一炮弹"。历史过程错综复杂,不能以所谓"历史局限性"与最后"必然"失败的庸俗历史决定论和目的论对汉冶萍的历史命运断然作出"失败"的评判。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我国钢材市场迅速从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要适应市场需求,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式必须从数量增长转为结构优化。依据产品结构演进理论,利用统计资料对我国钢铁工业产品结构的演进历史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中美、中日钢铁工业产品结构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鞍钢,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全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在许多人心中她充满了神秘和神奇。  相似文献   
10.
对钢铁业的关注是张謇经济思想活动一个重要环节。张謇对我国钢铁业的规划建设主要发生于其任职农商部之后,着眼于主管机构的组织建设、铁矿的国有经营、铁厂的建设规划以及对汉冶萍的处理等问题上,表现为认识与实践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