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聪颖 《兰州学刊》2014,(1):63-67,162
陈寅恪先生所著《柳如是别传》对柳如是与松江名士的交谊考证甚为详备,但也有待发之覆:陈子龙、宋徵舆、李待问等名士是否曾同在柳如是处宴乐?李雯之《与卧子书》究竟作于何年?《柳如之轶事》所载杨宋爱情之内容是否属实?柳如是与宋辕文是否同庚?这四个问题表面上各自独立,实际上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解决第一个问题同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均是考订陈子龙与宋徵舆何时定交;厘清第三个问题与第四个问题才能较全面地重现柳如是与宋徵舆的情路历程;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提出均源自对《质直谈耳》所载故事之真实性的怀疑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能对《柳如是别传》有所补充和修正的。  相似文献   
2.
南明弘光政权期年而亡,论者多归罪马士英、阮大铖、福王诸人,此论固然正确,但其他朝臣甚至整个文人阶层的政治品格,更是决定南明政权最后命运的核心力量.钱谦益、吴伟业与陈子龙三人,是崇祯后期最具政治声望的文人,在弘光朝也先后入仕.他们这段时期的政治表现,特别是在面对吴适与蔡奕琛矛盾冲突时的态度,截然不同,既体现出当时各类文人的不同政治品格,也说明了以他们为代表的文人集团,其品格已不足以支撑一个病入膏肓的政权,南明的灭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陈子龙是明末词坛之首,他的词的内蕴超越了个体的悲欢,其词作中日暮途远的意象群与大量的落红如梦的残春意象,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有志之士的哀叹与追求,贯注着他对生命的痛苦深沉的思考和深广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4.
陈子龙是明末词坛之首,他的词的内蕴超越了个体的悲欢,其词作中日暮途远的意象群与大量的落红如梦的残春意象.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有志之士的哀叹与追求,贯注着他对生命的痛苦深沉的思考和深广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5.
陈子龙对"温柔敦厚"的阐释是丰富驳杂的。他既主张诗应有"温厚之旨",又认为"温厚"之诗不足以"写哀宣志";既认为"悲愤峭激""不平之气"不违背"风人之义",又为"婉刺"提供了多种策略。这些思想使得他的"温柔敦厚"阐释既富张力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陈子龙论"温柔敦厚"过程中的"既/又"结构,实际上是中国古典范畴拓展性阐释中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折射出在传统资源背景下进行创造性阐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著名文学史家钱基博对黄宗羲《明文授读》不选其好友、且在明末文名籍甚的陈子龙之文表示质疑。经过深入考察,我们认为:黄宗羲之所以在其《明文授读》中拒选陈子龙文,原因是他属于唐宋派,在古文理念上主张文道合一、文以明道,而陈子龙则属于七子派,尚秦汉古文,兼采六朝之藻丽。因此,出于门户之见与自己文道合一的文学理念,黄宗羲自然不选文字藻采的陈子龙之作,这也许就是其在《明文案序上》所说"钜家鸿笔,以浮浅受黜"的那样了。  相似文献   
7.
陈子龙与艾南英的争论,从豫章与金沙的房选开始,陈艾之争为高潮,以组织行为结束,在晚明文坛上有着重要影响,表现出晚明人文精神的追求。而争论的过程及激烈程度,由于事后的他人补叙,难免成为故事型记录。实际上,文人之间的一场口舌笔墨之争,是明中叶复古思潮影响下的宗法之争,也是晚明文统的归宗之争。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的云间派以前后七子复古思想为宗.探究了其复古诗论的形成背景、主要内涵及对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影响,其诗宗趣开元,认为宋之诗衰敞,明诗振兴之功则体现在理论和创作诸多方面.云间派同人揭开了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陈子龙主编的《皇明经世文编》,是一部“治乱攸关”的政书和“治国制度型的经世文编” ,以编书资治来挽救明末社会危机 ,反映了陈子龙经世致用的编辑思想 ,在编辑方法上采用主编负责和集体选辑 ,编者角色具有政治化和学者化合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云间派是明清之际最重要的三大诗歌流派之一,入清之后,衰落迅速,云间诗风在松江一地何以为续,是否中断?学界少有论及.清初大家孙致弥,其诗飞腾绮丽,雄放挥洒,尤其是早期诗风,对云间大家陈子龙诗多有借鉴,又由于其"西学"家风背景,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体现出云间地域文学的内在传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