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唐开发西部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唐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国力更臻强盛,疆域更加辽阔,经济更为繁荣,中外交流更趋活跃,其对西部地区的经营,亦更深一层。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得失。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其西部开发政策的得失必然会为今天我们的西部发展提供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苏威略论     
苏威任隋朝宰相三十余年,隋亡后振转投靠新主,因而见讥于史家。本文认为苏威见重于随室的原因,一是属于关陇士族集团的重要成员,又有兼人之才;二是忠于隋朝,并且没有大过。苏威在隋朝前期起了重要作用。在“开皇之治”中,有苏威的功绩。对苏威的“晚节”问题,应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叔明墓志》史料价值甚高,兹以其墓志原拓为底本,以《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代墓志铭汇考》《隋墓志人物传》《全隋文补遗》等著录本为参校,在字样比对、文辞辨析的基础上,就时贤未能言及或缺疏之史料深加探析和补充,并对墓志中的疑难俗字、文句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4.
笔者喜欢古币,手中现有几百枚孔方兄,只是集币,还谈不上收藏。所集的古币中有秦汉时期的“半两”钱,隋朝的“五铢”钱,辽代的“大定”钱等,自己觉得弥足珍贵。后来,根据《古钱币目录》的图案和价格,我按图索骥,反复对照自己手中的古币,才发现自己收藏的都是泛泛平常之辈,并不珍贵。前日去了一次文物市场,我大开眼界,真是“河里无鱼市上取”“出处不如聚处”,市场上的古币应有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5.
隋朝科举制形态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制是中国中世纪史上的一件大事 ,影响中国历史长达一千多年。本文针对隋朝科举制发育的具体形态 ,作四个方面的总结 :(一 )隋朝科举制发育的具体历史背景与过程 ;(二 )隋朝三种常科 (秀才、明经、进士 )的历史考察 ;(三 )隋朝科举制结构考述 ;(四 )简评隋朝科举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韩昇 《领导文萃》2013,(21):88-91
国家发展之路,历来存在两条根本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富民强国之路,一条是牺牲百姓利益的富国强兵之路。自从东汉王朝崩溃以来,富国强兵的主张压倒一切,到隋朝达到登峰造极。  相似文献   
7.
东汉:最为细致的古代人口普查西汉末年,战乱和天灾使人口从6000万降至2100万。这2100万的数字是经过东汉对户口调查得来的。东汉对户口调查,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户口调查称为"案比",即案验、比较,常常在每年  相似文献   
8.
口舌之祸     
陈倩 《东西南北》2009,(5):19-19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祸从口出”。可见言辞不当与不慎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而这句名言在封建王朝中那些伴君如伴虎的大臣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贺若弼之父贺敦是一位武将,因为言语不慎冒犯了北周的皇戚宇文护。在他临刑前,他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北周末年统治阶层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探讨杨坚之所以顺利代周建隋的原因,这些政治上层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以从一个角度展现当时的政治格局。杨坚和周宣帝宇文斌贝在周武帝驾崩之后的相互利用使杨坚的势力得以发展,周宣帝在自己地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打击杨坚势力,在此时周宣帝的突然驾崩又为杨坚提供了时机。在“三方之乱”中,杨坚利用了可以利用的一切力量,尤其是利用了地方军事力量平定了叛乱,顺利建隋。总之,杨坚篡周建隋是在北周末年中央集权已有很大发展但仍不完善的夹缝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隋炀帝兴修的通济渠后人称之为汴河、大运河。它并不是平地开挖的,而是对天然河道的“浚治加宽”。在河南省商丘以东至入淮河处主要是沿蕲水故道兴修的。《水经注·睢水》对蕲水多次作点击式记述。蕲水上游出自睢水,与睢水并行东未,其距离形成剪刀差,两水各自出口处已南北相距百里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