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人曾将可以作为韵脚的大量文字分为"十八韵""十三辙",这对文学创作和欣赏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限于当时的认识能力和研究手段,对于韵辙属性始终限于简单分类,并因而始终未能深入揭示韵辙情感属性与物理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综合运用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运用现代语音学方法,对古今韵文创作、欣赏、教学、研究所必需的手段———韵辙的情感属性及物理属性进行深入探索,创造了"宽阴亮、宽阳亮、宽阴柔、窄阴柔、宽阴细、窄阴细"等六种综合分类标准,力图发现韵辙的情感属性与物理属性之间内在的对应关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与沈曾植都是20世纪学术的代表人物,两人因罗振玉而相识;在1916年至1922年共同居沪的七年间,时有诗歌酬唱,诗风不同而情谊可见;王国维的若干音韵、西北地理、蒙元历史等方面的著作,多受到沈曾植的提点或影响;王国维通过若干序跋歌联等形式,对沈曾植在清代学术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作了充分的估量;王国维为沈曾植之后的学术史续写了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3.
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炎武在许多方面都是开有清一代学术风气的大师 ,他的诗学对于清代诗学史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开创意义。顾炎武诗学既是清初特定文化语境的产物 ,同时又有鲜明的学术个性。他以文化救亡为核心的大文学观代表了当时知识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学术路径 ,其“真诗”观念的三个层面赋予清初诗坛这一主流意识以道德的内涵 ;他以鉴往训今的方式进行自己的理论建构 ,由此开启了清代诗学的实证学风 ,而独到的诗歌音韵研究则开拓了中国古代诗歌音韵学的处女地。这多方面的贡献确立起顾炎武诗学在清初诗学中的独特意义和在清代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本汉和他的汉学名著《中国音韵学研究》以及相关的汉语言文字学成就 ,特别是中古汉语语音的研究、现代方言的撰写及其对历史语音学研究的价值。中古汉语韵母的拟测是制订《方言字汇》表的基础 ,有关辅音韵尾构拟 ,三、四等的主元音构拟 ,一、二等重韵 ,《广韵》十六摄各韵开合口一至四等的韵母构拟 ,都从构拟原则和具体构拟两个方面为中古音构拟作出了重要贡献。该表还是古今韵母历史演变图表。文章还概述了《中国音韵学研究》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贡献 ,也指出了它的若干可商之处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中国音韵学研究》的作者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早期学术行历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考察,指出他得以写出这部汉学经典之作与其早期学术行历,特别是当时西方历史语言学和汉学研究的进展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而中国传统的音韵学研究成果及其在华的方言调查,则为该书的撰写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滕威  尹红 《山东统计》2004,(5):37-37
洪亮吉是清初所谓“乾嘉盛世”时期的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他以地理学,训诂,音韵学等著称,犹以骈文著名。《治平篇》是他在嘉兴三年因“力陈内外弊政”而遭贬官之的作品,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是一篇非常精辟的“调查与研究”,就文章中所涉及的问题仔细思考,对我们当代人也有颇多启发。  相似文献   
7.
诗韵研究是汉语历史音韵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历史方言学的研究内容.古代诗文用韵研究有文学和语言两方面的目的.本文只涉及语言方面的研究目的,概括性地探讨了宋代江浙诗韵的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研究范围、研究材料等四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日本汉语音韵学进入全面发展和繁荣时期,标志是:汉语音韵学研究步入了正轨,不再是"军事战略"下的语言研究附庸;汉语音韵学与日本"日本汉字音学"走向分野,各自承担着独立的学科职责;一些与汉语音韵学研究紧密相关的学术团体十分活跃;学术流派意识明显增强;注重学科本身体系的建设;与发源地中国学术交流有步骤地进行,成果开始进入了中国学者的视野;各个门类研究出现了一批富有代表性的成果。其特点是:在许多问题的研究上突破原有思维束缚,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引入现代科学方法,学科意识强化;比较传统得到了弘扬,增强了比较研究的科学性;学术发展明显受到中国等国学者的直接影响;文献相承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一定规模优势,基础更为厚实,视野更为开阔。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继续强化的方面,比如,汉语方音史研究还很薄弱等.  相似文献   
9.
我的研究方向是方言学与音韵学,所以我只能讲一点本行的内容。一、历时与共时的结合语言的共时与历时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棵树,从小到大是历时的生长过程,树干的每一个横截面就是一个共时平面。没有共时平面的详尽研究,就不可能知道演变的历时过程,所以,从索绪尔以后,语言研究的兴趣转向共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一个世纪以来的共时研究,已经为历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可能。近些年来,西方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与流派,显示了语言学家们对历时研究的注重。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拉波夫、王士元等人的音变理论对中国音韵学与方言学的影响。这些…  相似文献   
10.
王宁  黄易青 《学术界》2005,(1):124-138
近些年来,梅祖麟教授有关汉语历史音韵学研究的一些意见,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批评.但梅教授这些意见背后存在着三种不符合学术规范的问题一、评价前人汉语音韵研究时不尊重历史事实;二、研究上古汉语音韵却不重视上古汉语事实;三、进行汉藏比较研究时有明显的循环论证.本文认为,汉语历史音韵学研究要尊重研究的历史,尊重汉语事实,尊重学术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