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馨心 《学术交流》2012,(1):157-159
高适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更是少数有着多次从军边塞经历的诗人。在他的多次边塞行程中,赴河西、入哥舒翰幕对其人生和思想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宗教思想方面,高适在这一时期受哥舒翰影响,皈依佛教密宗。然而作为一名政治家诗人,高适有着坚定的儒家思想,其宗教观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通过分析高适河西之行对其宗教信仰的影响,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高适的宗教观及其人生信仰,进而对其思想和作品加以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2.
高适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在中国诗歌史和文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人物,历来为论者所关注.在20世纪80年代更是产生了高适研究的高潮,其间对高适的家世、生平、著作等都有较为全面的整理,成就斐然.然而进入21世纪后,对高适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对其边塞诗的关注上,且多为单篇论文,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著.在对高适研究的情况加以系统、全面的观照后,更有利于我们认识高适研究的现状,从而对其中论述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3.
高适<燕歌行>由于在主题、意象、措辞等方面沿袭了先在诗歌文本的经验和惯例,有论者便断言其为"模仿之作".因此,对<燕歌行>作"互文性"分析,不仅可以厘清该文本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还能对其审美意义及其生成过程有进一步认识.从"互文性"视角考察,首先,在古题乐府<燕歌行>的文本网链上,唐代诗作的主题类型整体上由"闺怨"转向"征战".高诗在转向的同时,以一定的篇幅呼应了此前该古题所充分展开的风格情调,在复与变的平衡中实现了审美意蕴的动态生成.其次,高适<燕歌行>吸收了军旅诗的传统主题,同时又赋予诗歌严峻的现实批判和深沉的人性关怀,为军旅诗增添了新的思想内涵.最后,高适<燕歌行>整合了来自原古题乐府、传统战争诗的主题情调以及诗人对现实边塞战争的感受思考等多种元素,建构起一个完整统一的文本结构,融汇了丰富而复杂的思想与情感,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5.
初盛唐时期的东北边塞诗创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唐太宗为代表;第二阶段以陈子昂为代表;第三阶段以高适为代表。东北边塞诗具有丰富的内容,情感基调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别是将陈子昂、高适的东北边塞诗与开元、天宝时期的西北边塞诗相对照,会发现前者写边疆负面现象较多,情绪不及西北边塞诗高昂。这种差异,只有统观唐代武后至玄宗后期从国家西陲到东北的总体边疆形势、民族关系态势以及朝廷的应对策略.将相关诗歌置于初盛唐时期总体民族关系态势影响下的各战区实际状况之中,方可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维卒年王说质疑——与王辉斌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卒于上元二年(675)七月,已属学界定谳。但王辉斌《王维生卒年陈说质疑》对其提出若干质疑。本文对其所持理由予以逐一反驳,认为王维卒年不误。并对高适刺蜀问题进行简要考辨。  相似文献   
7.
唐朝高适的《东征赋》是一篇与皖北历史地理和文化有密切关系的作品,也是判定隋炀帝时期开凿的通济渠流经皖北的一条重要证据。目前学术界对该赋中几个地理问题的注释有瑕疵或遗漏,本文对它们作订正和补充:1.“浊河”即指通济渠(汴河段)。2.“洛城”应该是涣城(临涣城);唐高祖李渊曾在此任谯州刺史。3.“彭城”非指彭城县,而是指彭城郡。4.“灵璧”“灵壁”原作零壁。5.“阴陵”不在今灵璧县,而在定远县境内。  相似文献   
8.
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出身、经历和生活体验相似,因此,他们边塞诗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抒发为国守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和执着追求,洋溢着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颂边塞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表现了征人思乡之情;具有悲壮的共同格调。但因际遇不同,所见各异,在艺术手法上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高适的边塞诗思想内容深刻、风格悲壮,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代表;岑参在写作手法上以写景描写抒情见长,景色奇丽,感情炽烈,想象奇特,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他们的边塞诗慷慨激昂、豪放悲壮,共同反映出时代的主旋律,充分体现了盛唐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唐代边塞诗经历了由初唐四杰时代的长篇边塞诗,到盛唐初期三王开元时代的短篇乐府边塞诗,再到盛唐中后期高岑的七言歌行式的长篇边塞诗的转型。高适的歌行边塞诗,正是这种转型的关键。高适现存古体诗148首中,多用七言古诗,用韵较宽,多用古风歌行,一首诗中常出现换韵,换韵方式多种多样,换韵的第一句大多押韵,邻韵之间同用的情况较多。  相似文献   
10.
高适和岑参都是杰出的盛唐边塞诗人,他俩的创作既有同工之妙,又有异曲之别。从选材看,他俩都着力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但高诗主理,岑诗主景;从风格看,他俩的诗作都慷慨悲壮,但高诗多悲,岑诗多壮;从表现手法看,他俩都善用对比、夸张,拟人等手法,但高诗尚实,岑诗尚奇;从语言看,他俩都注意提炼推敲.但高诗尚偶,岑诗尚散。之所以形成这些特点,与他俩所处时代和经历不同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