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说到三国里的人物,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评论者都认为智商最高的当属诸葛亮。在笔者看来,诸葛亮智商确实高人一筹,但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能成为诸葛亮对手的人屈指可数,在这些可数的人里面,司马懿当推第一。但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面,司马懿的表现不如诸葛亮呢?这里面固然有小说作者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更主要的是司马懿把握的平衡之道,他对此道理解得可谓深入透彻,运用得神乎其神。他完全可以凭借魏国的经济、军事和人才等优势打败诸葛  相似文献   
2.
王选 《人才瞭望》2015,(5):71-72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如何管理这些人才,或者网罗、辨别以及留住这些人才,是每个老板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中国历史悠久,各种人才智慧的学说纷呈,而人才智慧的典范更是举不胜举。引才秦昭王五跪得范睢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纳得着。战国时期,秦国的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于是四处招揽人才,求贤若渴。范睢原本是魏国人,曾周游列国,希望有所作为,但没有成功,后来因为受到陷害,不得不逃到秦国,却总也得不到秦昭王的重用。  相似文献   
3.
前功尽弃     
战国末午,秦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为了统一天下,它不断派兵征讨各国。秦国的大将白起,先后领兵打败过韩国、魏国,杀死魏国大将师武,攻占许多城池,立了很多功劳。公元前281年,秦国又派白起率兵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  相似文献   
4.
魏以德而兴 公元前403年,在韩、赵、魏之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韩国打算借魏国的兵去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王是兄弟,我不敢答应你的要求。不久,赵国的使者来到魏国,要求借兵去攻打韩国。魏文侯又用同样的话拒绝了赵国的请求。  相似文献   
5.
<正>在三国史上,诸葛亮不善于培养人才,以致蜀国后期缺乏人才从而败亡的论点,已为很多人所接受。反观魏国后期,则是人才济济,这无疑与作为魏国后期中流砥柱的司马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司马懿是一名"教练型领导",他善于培养人才,尤其善于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相似文献   
6.
商鞅跳槽记     
"见异思迁"未必就是贬意词。春秋战国时期,牛人特别多,尤其是卫国盛产人才。大名鼎鼎的吴起、子贡、商鞅,都是卫国人。在这百家争鸣的时代里,稍微有点儿本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热衷并且擅长跳槽。其中,我们的老熟人商鞅就坚信:树挪死人挪活,好工作是跳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诸葛靓之父诸葛诞因司马氏征其入洛阳而在扬州举事,并派长史带其小儿子诸葛靓等往东吴请救兵。后诸葛诞败亡,而诸葛靓留在东吴为官。他曾任右将军,在吴亡前已经升为大司马。诸葛靓本人在德、才方面应有过人之处。孙皓即位后不久,诸葛靓参与平定施但之乱,后来还曾与丁奉一起率军北伐。西晋灭吴之役中,孙皓派张悌、诸葛靓等率军渡江,欲以主动进攻改变被动局面,但此役孙吴军队大败。吴亡后,诸葛靓先藏于其姊琅邪王妃家中,后回到故乡,并始终拒绝出仕。他与嵇绍二人在仕隐问题上的抉择与在忠孝问题上的抉择是相联系的:或以仕显忠,或以隐明孝。诸葛靓并不能说是孝而非忠者,他出仕于东吴期间对该政权是忠诚的,而他对西晋政权并无效忠义务。  相似文献   
8.
黄忠晶 《领导文萃》2009,(7):110-113
公孙渊向孙权称臣投降,孙权决定派大臣张弥、许晏率领一万人马以及大批珍宝物资渡海去辽东封赏公孙渊。张昭得知后上书劝谏道:“公孙渊背叛魏国投降,远来求援,不是本意。即使他现在愿意投降,如果到时候改变主意,打算在魏国那里表白自己,必定会把两位使者扣下,这样不就让我们被天下人取笑吗?”  相似文献   
9.
罗杰 《东西南北》2012,(7):68-69
国家对他而言,仅仅是一个玩物,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名声比国家利益重要。尽管从大势来看,魏国的灭亡在所难免,但是,信陵君愚蠢且狂热的虚荣,无疑让魏国提前接受了亡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新公布的材料对探讨魏国纪年兵器铭文的早期发展形态有重要参考价值。已有的四件蔺地铸造的兵器中有两件是在魏国占领时期铸造,廿九年叚阳戈的铸地"叚阳"应该通假作"固阳",是当时上郡的北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