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9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33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融促进农业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城乡发展差距、农村信贷制度、统一标准的金融监管、支农资金风险高等原因,国家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力度不够,资金供给方向边缘化,农村金融主体自身服务与创新能力不足,民间信贷活跃但弊端多,农村金融服务和管理人才缺乏。提出要加强金融服务创新,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通过加强财政政策调控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要根据农业贷款的特点,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以降低和减少支农资金的风险和损失和促进信贷;同时完善《担保法》法规,加强农村金融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永春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永春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探讨永春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该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西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主要表现为 ,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猖獗 ,治安和刑事案件数量攀升 ,宗族和流氓恶势力比较突出 ,群体性事件呈增多趋势 ,种植毒品现象比较严重。从社会学的角度看 ,其成因和对策可以从社会变迁、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心理、社会控制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任务。高等农业院校该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作用,怎样发挥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作者详细论述了华南农业大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包括积极开展各类教育与培训,为"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科学研究,通过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提供科技支撑;加强与政府、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的合作,加大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全方位服务社会;开创新的推广转化模式,创办《绿色家园》农业科普电视栏目,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抽样调查和典型个案访谈的方法,对河北省藁城市农村养老状况及农村居民对家庭与社会养老两种方式的选择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目前,农村的老人仍然主要依靠子女和自己养老,社会养老已是大部分农民愿意接受的养老方式。当前,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的因素主要有,对保险的认知不够、经济承受能力弱以及对保险的信任不足等。  相似文献   
7.
对百色市的调查表明,当前,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供给明显改善,但也存在一些制约支付服务的因素。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助推农村金融发展,大力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提高支付清算效率,方便农村支付结算业务办理,努力降低支付服务体系,从而推动农村金融支付服务建设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农业和农村通常被看作中国大陆农业和农村的样板。但是,以粮食大量依赖进口,农村的空洞化、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以及与"新娘短缺"相伴的"外籍新娘"的涌入为代表,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和人口的再生产都处于难以持续的状态,"现代化"之后的农业和农村实际上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这种状况与其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工业和拥挤的城市形成鲜明对照,它是"东亚模式"或"东亚资本主义"的一种必然结局,也对中国大陆农业和农村的未来演变趋势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所得的有关数据,剖析了我国农村老年人在物质、精神和文化三大方面的基本现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三点结论并提出了两点关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国家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努力的一项长远事业。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保护农民的平等权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农民的平等权利逐步实现的过程,二者应该保持同步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考察,我国长期以来对农村平等权保护的漠视是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直接原因,而现在对农民平等权的保护则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