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华国内布道会源于1918年8月中外基督徒在庐山举行的一次灵修会,七位著名华人信徒提议向云南宣教,先于1919年4月成立"中华国内布道会云南之部",后于1920年7月改称"中华国内布道会"。该会先后在云南、黑龙江、蒙古、四川会理开辟教区。该会开启了华人信徒边疆布道的先河,也是当时本色教会运动的一部分,女基督徒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向来被视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然其作品明显具有与其他现实主义作品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乃至作家整个创作受到基督教信仰重要影响。长期为人所不知或忽略的《我们主的一生》为此提供了重要依据。此乃狄更斯专为自己孩子所作私人文本,在其去世64年后方始发表。该作品清楚表明狄更斯熟悉圣经,特别注重基督教信仰中仁爱、宽恕、谦卑,并相对淡化公义和审判等教义。这与其作品所体现的“以善为美”、“团圆结局”、“恶人悔改”等模式及温馨人情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作为伦敦传教会派来的第一位传教士,马礼逊的来华初衷是传播基督福音,与东印度公司和英政府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来华后,他们却承担了诸多世俗工作,进而影响了此后英国对华交涉的大格局:正是依靠马礼逊以及他为广州商馆培养的一批译员,广州商馆才得以顺利处理与中国的冲突,英政府才得以洞悉中国的人情与内政。而英政府所获取的这些信息与人才,又为其挑起鸦片战争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软件"准备。  相似文献   
4.
当代宁波话具有较苏沪吴语更典型的话题优先性,不过,目前对宁波话句法类型特征仍缺乏历时观察。《路加传福音书》(1853)为观察19世纪中叶宁波话句法类型特征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该译本语料表明19世纪中叶宁波话词序具有混合性,即TV、VO和OV皆有,但在复杂谓词和部分光杆动词句中受事前置倾向显著;介词类型也具有混合性,但后置介词较前置介词语法化程度高,且功能更活跃。可见,一百七十多年前宁波话句法具有话题优先典型且有微弱的OV语序倾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美国工业化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一些民间社会改革力量应运而生,“社会福音运动”便是其中之一。“社会:隔音运动”的兴起主要源自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贫困、犯罪、劳资冲突、城市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忧悒;其二,城市化和移民潮引起的社会人口异质化以及中产阶级住宅郊区化所造成的公众对新教教会的疏离;其三,自然科学新发现与社会科学新思想对神学思想的冲击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艾儒略是晚明第一代入华耶稣会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首次翻译了福音书。与耶稣会在华的传教方针一致,艾儒略在译介福音书时也采取适应的政策,对耶稣的生平事迹进行改写,把福音书从欧洲文化语境中转移出来,放到了儒家文化的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7.
从诠释学的角度 ,通过对福音书中耶稣对待女性有关言行的考察 ,对耶稣的女性观进行了简要评析。耶稣以其博爱的胸怀 ,有“爱”及女性的一面 ,把女性当作其救赎事业中的平等成员 ,在当时犹太父权社会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食人族传说在殖民时代的英国流布很广,作家小说、史学家著作、传教士信件和航海家日志都有记载。19世纪50年代前,英国社会想像的"食人族"主要是南太平洋及加勒比岛屿的土著居民,渡海宣教的传教士是食人族故事的主要编造者。作为白色人种(基督徒)对有色人种(异教徒)的想像与言说,"食人族"是殖民话语体系中表达种族/文化差异的符号,反映了英国乃至欧洲人对海外世界既渴望又恐惧的复杂心理。本质上,"食人族"是帝国文化精英为国家海外殖民事业所炮制的一个修辞。与殖民时代向外传播的福音书一样,食人族传说的政治功能远远大于文化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9.
刘锟 《学术交流》2005,(4):169-172
《大师和玛格丽特》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和时空结构,体现出作者敏锐大胆的艺术思维和渊博的欧洲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其中潜在的神话传说背景更是给这部离奇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对《圣经》故事的演义和神话式的浪漫情节建立在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上,其中的神秘主义因素以及玄奥的逻辑关系又使阅读者和研究者有理由对作品的艺术内涵做多种角度的理解和领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