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54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268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703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剑溪堂刻本《书经》为近年在徽州地区发现的一种《尚书》新版本。根据其书口、版式、字体、用纸、内封面以及避讳等情况综合判断,该书刊行于明神宗万历年间,与北图藏元明间宗文书堂刻本《书集传音释六卷》同出一个版本系统。它的出现对于认识《书经》乃至整个《尚书》的流变史有其重要意义。在蔡沈集传《书经》普遍流行六册、七册线装本的情况下,三册毛装本无疑还具有较强的版本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是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播学首先产生在美国,在那里得到了迅速发展,然后传入到欧洲及其他各地。目前,传播学研究形成了两大学派: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二是以欧洲为代表的批判学派。传播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进到中国内地。中国内地传播学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引进阶段、受挫阶段、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使美学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文章论述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的核心是人和人类的解放、历史和人的本质,并且由此确立了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郑玄是汉学的总结性人物,其《尚书》训诂,是东汉《尚书》学之代表。郑玄《尚书》训诂,融古文、今文、谶纬于一体,是两汉《尚书》学谶纬化范围扩大的最好例证。通过郑玄,我们可以知道,古今文《尚书》学的对立并不妨碍双方对谶纬的吸收,谶纬在郑玄手中变成整合古今文《尚书》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史记>叙事首创"互见法",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然而,今人在嘉许<史记>"互见法"首创价值的时候,对部分互见文字的真伪要谨慎,还应看到<史记>"互见法"体系并不完备,<史记>"互见法"的运用还不很自觉,特别是"互见法"对于今人还原<史记>"一家之言"的哲学真相有很大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中国,观念现代化经历了鸦片战争以后的三次思想解放和启蒙阶段,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深化阶段。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与中国通史的撰述,因为编撰性质不同而不应将两者完全等同一致。关注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与中国通史的撰述之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更可得见当时新旧史学转换的种种特征在历史撰述中的具体表现。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通常被认为是开始使用了章节体,其实仍以使用纪事本末体为主,编纂形式新意无多,而其划分历史阶段的分期观念,以及受此影响而在历史叙事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其学术意义则不可忽视。清末出现的多种中国历史教科书实际上成为近代新式中国史撰述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在是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学术氛围下进行的。当时学者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历史研究手段,在立足史料,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从理论高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研究成果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过分强调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因而其科学性便受到损害,甚至在个别问题上出现了非历史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口述史学已经成为历史学举足轻重的分支学科,其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尤其在当代中国风云人物与重大事件的研究中,显示出独特的韵味与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海峡两岸的口述史研究起步较早,互访交流始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近年来有着更为密切的接触,两岸口述史刊物与口述史成果的交流也获得长足发展,标志着一个新的口述史研究热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译者责任和文化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中国的翻译史 ,不难看出译者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不同时代的译者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因为他始终受到社会文化现实的影响和制约。本文结合当今时代特点 ,提出译者要对祖国语言负责 ,对祖国文化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