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世凯在洋人觊觎、国内诸商争办的情势下,精心筹划建筑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的京张铁路。其贡献有二,一是多方筹集资金,如提拨关内外铁路余利、奏报京张铁路沿线矿产归京张路局等;二是用心挑选人才,詹天佑是最为突出的代表,此外,袁世凯还陆续调来大批技术人员,并委派得力干将为铁路会办。袁世凯的举动不仅唤起了大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开创了中国独立发展铁路事业的先河,并培养出詹天佑等杰出铁路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汪浩 《社会工作》2008,(14):36-37
社会救助站是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对外救助服务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然而,当前救助管理站由于自身和社会的因素,普遍存在着专业性不高、服务层次低、救助功能未充分发挥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价值理念基础上的专业方法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办法。  相似文献   
3.
詹天佑作为中国近代卓有建树的铁路工程师 ,是与他确立了系统的先进思想分不开的。其先进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带有近代色彩的爱国主义。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詹天佑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 ,即“远毗欧美 ,雄长东方”的振兴中华思想 ,依靠发展工业与科学技术的救国之路 ,重视与维护中国的铁路权益 ,发扬自强不息、为国争光的民族精神 ,并对之做出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注释》是近年来出版的一部全面注释《战国策》的专著,本文着重分析了该书中有关词语解释的一些问题。从不明通假、不明语法、不明古注、不明词语的特殊意义四个方面说明:传统的训诂研究在今天仍有其自身价值,是我们全面正确理解古文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东晋玄学家张湛注《列子》以明己意,而《列子》真伪尚存争议。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列子》真伪争论颇多;至三四十年代以后学者始对《列子》及张湛注进行学理分析。随着魏晋玄学研究的深入,近20年学界对《列子》真伪的探讨涉及方方面面,张湛融通前代玄学及佛教思想的理论亦得到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6.
从五代时期诗人詹敦仁的诗文观其思想中之"道",指出詹氏生活于五代离乱时期,有着归隐山林和经世为民两种思想,这是中国文人儒道合流互补心态的反映,也是他家国情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是《战国策》流传史上的关键时期,有赖曾鞏的整理,《战国策》才得以“完篇”流传至今。本文考证认为曾鞏云经他整理后“三十三篇复完”,实仅指无整卷秩失,字句段落乃至整章佚失仍不在少数;曾鞏校此书的时间为嘉祐六年至嘉祐八年;此后,有李格非、王觉、孙朴等续校《战国策》;孙朴校本是北宋传本中的最佳本。  相似文献   
8.
詹安泰以诗、骚研究作为编篡《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的学术基点,沉潜考索,宏观裁断,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意识形态和理论特点主编了一九四九年后由教育部审订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教材。文章以詹安泰《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编篡实践与文学史观为中心,考察了其诗骚研究实绩和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所展现出来的理论特色,并由此总结出其相当科学合理的文学史观念   相似文献   
9.
站话是黑龙江方言分区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汉语方言,其中的AB式形容词是站话中数量较多、颇有特点的一类词汇。本文对黑龙江站话中的AB式形容词在构成、搭配等方面,从共时平面的角度进行了描写和研究,并对其变换形式以及语法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詹锳先生的人才培养理念开始于战争年代,转型于异国他乡的求学期,最终形成于回归祖国后。詹锳对人才培养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独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培育宽广的国际视野与开放精神;抓住古代文学中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问题和项目,把学术研究和教学完美结合起来,采用文献考证法和现代的科学索引法教学与研究,不仅注重中国古代文学扎实的基础训练,也注重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教学。詹瑛的人才培养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当今的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