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类文化精神的时代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精神是渗透在一个社会物质、制度和精神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而文化精 神从历史发展的共性上又经历了宗教的、哲学的和科学的时代。因此,认识人类文化精神的 三个时代就是认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和硕特部为中心,考察了青海诸蒙古部落的事迹、游牧地及首领的世系,探讨其历史变迁以及最终以罗卜藏丹津之乱为契机被清朝并入旗制管理下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历史考察表明,宗族组织的控制和宗族观念的影响,是阻碍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原因。对豫西李村的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的分化和专门化进程,宗族的部分功能被市场代替,宗族组织与宗族观念亦随之弱化。从历史考察与现实的个案来说,宗族的弱化有利于基督教的发展,反过来,基督教的发展也进一步弱化着宗族的力量。这一双向互动的过程,慢慢地改变着中国文化与社会结构。尽管如此,笔者并不认为基督教是宗族的功能替代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利用湖南湘乡曾氏、胡氏和长沙王氏三部族谱,就湖南地区明清以来200多年间家族人口中的男性未婚比例、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湖南地区明清以来家族人口中存在着较高的男性未婚比例,有其地域特征;年满40、50岁以上的男性未婚比例大致呈现出由低到高、再由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与先前认识存在着差异。此外,本文也对家族女儿不婚的现象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笔者宗族风土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即近世福建义序黄氏宗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部分。笔者采用了传统中国政治制度的结构分析和福建地方社会风土考察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根据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观察和对族谱等第一手资料的解读,勾勒了宋代末期到民国中期义序宗族的历史。义序个案提示,虽然族产和乡绅的能动性时宗族的组织化具有决定性的功能作用,但父系的观念系谱和以此为基础的宗族乡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是近世宗族存续的文化前提和社会基础。这种宗族的风土性渊源于传统中国政治制度结构性要求和以儒教为代表的精英文化的长期渗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宗族自身亦成为晚期王朝统治和德治政治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中人神支格阿鲁“射杀五日六月,降伏雷公,克风降雾,铲妖除恶,战天斗地,济世救民”的神话传说在广大彝区(川、滇、黔、桂)可谓家喻户晓,然而缘于长期族群迁徙所导致的彝语方言化,又使其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不同的称谓。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该史诗在具体内容、风格和数量上的一些差异。不过,就总体来讲,还是一致的。综合各彝区关于人神支格阿鲁身世的传说来看,支格阿鲁是“龙鹰之子”的说话较为显著。于此,激起了笔者对于人神支格阿鲁神性血统中“龙鹰情节”的兴趣并期望能藉此作为论述的切入点,开启一扇窥探彝民族族群美学观的幽扉。  相似文献   
7.
Most of the social work education literatures center on epistemological and pedagogical issues underpinning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re is less attention paid to the socio-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xt of the society tha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brings forth a discussion on such impact in term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and electronic-mediated mode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ocial work educators find themselves engaged in a consumption cycle involving industry, higher education and students. The students become the ‘updated nomads’ with an instrumental and entitlement mentality.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specific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social work educators in such a scenario. Preparing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the market-driven welfare field, helping students to build up a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at finds personal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and understanding students' search for continuity between life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present social work educators with worthy tasks in a trying scene. They are to accomplish these tasks in a co-creation process with their students in a trustful and responsible partnership.  相似文献   
8.
论企业家的精神气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企业必须培养造就一批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可以与“狼”共舞的现代企业家。企业家是实现企业持续增长的经营管理者 ,企业家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 ,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然而 ,具有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坚守诚信的独特精神气质才是造就企业家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东汉名士蔡邕于汉灵帝光和元年因上封事而入狱,后流徙朔方,这场“金商门之祸”是蔡邕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他既定的生活轨道和人生历程,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以后的人生态度和命运走向,是研究蔡邕生平、思想乃至汉末政治、社会的一个重点,然而历来众说纷纭。对史料系统分析的结果表明,“金商门之祸”不仅仅是蔡邕与权宦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暴露出了士大夫群体内部的矛盾,然而,其真正根源则在于蔡邕家族与泰山党魁羊陟等人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传统宗族与跨国社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平 《文史哲》2005,(5):88-96
作为中国农村尤其是南方地区的一种有效传统社会组织,宗族曾经被自20世纪以来的现代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视为妨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封建落后组织而加以打击,一度销声匿迹。过去的20多年来,东南部乡村尤其是闽南乡村见证了宗族组织的普遍复兴。作为产生于明清时期的社会组织,宗族显示了其在全球化的现代化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基于血缘上的认同(当今仍然是重要的几种基本认同之一),宗族成为联结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的另一种跨国纽带。从闽南一个宗族的个案当中,我们可以探讨文化和社会传统组织在东南沿海的复兴与海外华人跨国社会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