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45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203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133篇
社会学   505篇
统计学   1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ocio-cultural dynamics that interact with ethno-racial identity experiencing in a previously under-researched group. A qualitativ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with 40 Native American academics from 28 mainstream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U.S. served as a case example with findings that contrasted with historically influential theoretical frameworks postulating identity confusion and conflict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one’s mainstream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 versus one’s ethno-racial community grounding. Instead of feeling pressure to identify with only one worldview, the contextual, dynamic ident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lusive and flexible self-concept of tribal participants allowed them to in turn take advantage of two divergent cultural meaning systems pertaining to their distinct socio-cultural contexts. These shifts were experienced as not endogenous but rather exogenous variables, which did not cause the historically theorized issues. Participants felt their tribal identities instead facilitated meaningful integration of the existing incongruences, which resulted in unexpectedly resilient subjective experiencing.  相似文献   
2.
The authors use an ecological framework and grounded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working‐class and low‐income custodial African American fathers gain custody of their children, their transition from part‐time to full‐time parents, and the role of support networks in enhancing or inhibiting these men's parenting. Twenty‐four men from an impoverished Midwestern urban area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se men, and perhaps others sharing their demographic profiles, generally become parents by default and are often reluctant to take on a full‐time, single parenting role. Adaptation to the role seems to be enhanced by these men's use of extended kin support networks and shared living arrangements. However, low wages, a lack of sufficient assistance from public assistance programs, and informal custody arrangements often inhibit their fathering.  相似文献   
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小说,成就尤显卓著.它作为综合体现美利坚民族文化意识的最重要文学样式,充分显示了美国文学的现代性、多样性和独创性,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刻印着社会心理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雄类”影片是好莱坞制造的最具轰动效应的神话之一。本文拟对美国影片中塑造的各类英雄形象加以梳理与阐释 ,并进而对这些英雄片背后的英雄情结进行剖析 ,以期管窥美国影片中一些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喧嚣与骚动》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惊世之作。在小说中 ,福克纳刻画了一幅美国旧南方贵族没落的图景 ,为没落的旧南方贵族弹奏了一曲凄凉的挽歌 ,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旧南方的衰败。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小说深刻的思想主题及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陪审制度的功能是陪审制度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理由 ,笔者首先剖析了陪审制度的沿革及其发展趋势 ;进而阐述陪审制度在两大法系中共有的功能 ;最后分别阐述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刑事陪审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7.
信息霸权的国际政治学思考--兼论美国的信息霸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霸权是指信息技术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如制网权)妨碍、限制或压制他国对信息的自主动用,以谋求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利益.信息霸权巩固了信息技术发达国家在国际政治领域的主导地位,而数字鸿沟则对发展中国家维护信息主权形成强烈冲击.构建信息时代的信息主权和国家安全屏障要有战略眼光,既要及时维护国家利益,又要有长期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场上美国女英雄的形象正在幻灭,这一奇怪的现象导致人们重新观察美国军队中女兵多的事实,两种现象的同样一种原因是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美国政府急于把妇女推向战场,并不是真正出于对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视,而是为了满足其称霸世界的政治利益需要,为此而参战的美国女兵,不仅不能成为英雄,而且必将成为"另类的炮灰".  相似文献   
9.
美国期刊业对我国期刊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期刊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1)集团化规模庞大;(2)塑造品牌,建立核心竞争力;(3)高度重视人力资源;(4)发行量决定广告收入。针对我国期刊业的现状与不足,通过中美两国期刊的比较研究,指出我国期刊在新形势下快速发展应借鉴之处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西方公司治理模式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主要处理这一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模式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以来 ,主要被概括为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 ,二者在权利制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市场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但目前又呈现出趋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