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16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主体风格。张爱玲以她对音乐与色彩的独特理解和完美运用,使其成为一种意象,是表现人物心理、暗示情节以及揭示人物命运、感悟人生、反映社会的重要手段,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她的“苍凉美学”。  相似文献   
2.
张承志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倾诉性,小说文体的诗化色彩十分突出,小说作品的意象较为丰富。张承志常常以丰富的意象建构使作品充盈着浓郁的诗意和抒情性,同时也体现了其小说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3.
2 0世纪末的二十余年 ,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中国山水画界面对日益纷繁的文化信息资源 ,吸纳、消解、创新成了画家们的共识。吴冠中、刘国松、张仃、贾又福等四位山水画家在各自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建树 ,为 2 1世纪的中国山水画界引出了新的话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张衡在汉魏文学诸体的传承中具有相当关键性的作用,他承前人而续作的文体有都邑赋、畋猎赋、述志或宣志赋、伎艺赋、设论、七体等。张衡的辞赋作品不仅有继承之功,在题材和体裁上也有创新。张衡的赋作明显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从诗歌成就来看,张衡对“汉魏风骨”中“风”之方面的贡献颇多。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菩萨行”既指道德修养行为之本身,又指道德修养之过程,还是道德修养之方法;“菩萨行”主要特征体现为“入世修证重于出世修证”、“利他重于自利”、“中土圣贤即大乘菩萨”;“菩萨行”精神的意义在于它带给整个社会的价值,是一种以失去小我而赢得大我、失去有限而赢得无限、失去有形而赢得神圣的道德活动。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中存在着矛盾的两极.一方面她对家具、服饰、室内陈设等物质世界的描绘,极尽富瞻华丽,另一方面她对人类的诸多情感如亲情、爱情等的描写又进行解构和变形,对文明进步等话语进行揶揄与嘲讽,使其小说充满幻灭和虚无感,由此形成了她小说中矛盾而颇富张力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诗人张枣一生仅仅创作了百余首诗歌,但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关于传统,他始终有着一种相对明晰的态度。本文选择以声音的视角切入,将通过句式、停顿、词的选择等包孕在情感与意象中的内在化节奏展开,从而在声音传统中去洞悉张枣的诗歌所彰显出的哀鸣与急促等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8.
孙扬 《阅江学刊》2012,4(4):75-81
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争取香港主权的努力遭遇挫折,战后英国重返香港,中国在涉港事务中试图积极应对,争取国家利权。1946年12月3日,中国内地与香港边境的文锦渡发生一起英军越界开枪事件,造成宝安县居民张添祥死亡,即"张添祥事件"。事件发生后,广东地方当局和民意机构主张强硬外交,积极组织援助;国民政府外交当局亦介入善后,在民意舆论的压力下展开外交维权。最终,张添祥事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9.
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玲是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现代作家,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她通过作品揭示了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同时,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的奴性心理是阻碍女性发展的内因。她希望女性应尽早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男权传统牢笼,成为自由自在的女性优美自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姜建 《阅江学刊》2009,(1):122-125
在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张默对生命真谛的执着探寻和对诗歌抒情本质的深刻领悟,使他成为一个永远的歌者。从现代主义回归民族传统之后,张默诗歌激情礼赞传统文化,更用现代意识统驭传统意象,赋予传统意象以新的内涵,并以新的结构和新的形式,构建了富于民族亲和力的诗性氛围,从而给人以温熙、澄澈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