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股票市场呈现的变化归纳为四种状态,即随机游走态、扩散漂移态、混沌震荡态、连贯平稳态,并对每一状态给出了动力学过程的数学描述,研究了各种"过程"下方程的解,以及各种状态下对股市价格带来的系统效应.从股市的微观结构出发,探讨了四种状态下的股市特征表现及投资者的操作策略,为实时地预测股市发展提供了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2.
北齐刘昼《刘子》一书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点。该书会通儒道,一方面以“神恬心清”、谦下守柔为人生最高境界的美,另一方面又援儒入道,主张以儒家的“忠孝仁义”、“中和”之道节制“情欲”,走向道家的“神恬心清”之美。它不仅在适性之美和适用之美方面发表过发人深思的意见,而且在审美的主客体辩证关系方面作出过深刻分析,是对刘勰等人相关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姚孝锡是由宋入金文人群体中的重要一员,其传世的诗歌虽仅有30余首,但都属于明性见情之作。他的诗作具有多元化的情感意蕴:一是萦绕心头的故国之思,二是似水流年的孤独情怀,三是优游人生的冲淡心境。这些数量不多却包孕诸多情感的诗歌,不仅极大地改变了金初"借才异代"时期滞金文人诗中多抒发内心激愤不平之气的单一风貌,同时也为金中期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备受争议的人物。站在入世的立场,她被视为封建淑女的典范,言行举止既有难能的宽忍大度,又难免世故圆滑的自保。但若另辟蹊径,从出世的角度分析,我们却能够从薛宝钗身上感受到淡淡的禅意。她没有王夫人的向佛而伪善,也没有惜春的弃世而绝情,反而在现实中以和、淡、安、稳之心待人、处事、视物、对情,以自然出世的心态践行着儒家的入世之道。  相似文献   
5.
“气”是中国传统诗学重要的理论范畴,在构建诗学体系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在词学领域,谢章铤在其“性情说”的基础上,发展前人有关词气的理论成果,形成较为完整的“词气说”,将词气理论形态推向成熟。其“词气说”有着独特的内涵,包括和永与豪雅的词人之气、词作内容之气以及和而不促的词作行文之气。“词气说”与贵气、气厚、词量等相关的词学命题联系起来,丰富并拓展了近代词学理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验的急剧扩张,引发了课堂教学的诸多过热现象,这些过热现象的存在或许在所难免,但绝不可掉以轻心。在课改推进中,绝不可因倡导某种或某些先进理念而将其强化到不适当的程度。洋理念的中国化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的课程改革,必须考虑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考虑几千年来中国教育的传承特点和规律,考虑社会大众的心理承受程度以及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张进  张惠民 《唐都学刊》2001,17(1):77-83
苏轼论士君子人格,以道事君,以气为主,刚正静定,真诚仁厚,坚忍不拔,出处裕如,尤推崇一种道德政事文章而至于"全"的人格典范,并以其毕生精力躬亲履践,成为宋代士人与后世文化人推崇和仿效的人格范式.  相似文献   
8.
以物观物是邵雍整个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这一思想贯穿于邵雍的诗歌创作。以物观物关键在无我,无我故静,静则无情物之滞累,进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才提出了八因、四不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论前人对庄子"逍遥"的不同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庄子》内七篇中 ,《逍遥游》是极为重要的一篇。但前人对庄子《逍遥游》意旨的理解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玄学“各适其性”之思想解释 ;二是用佛、老的“空无”思想理解 ;其三是用儒家思想解释 ,认为体现了“自在快适”的人生境界。这些解释表现了前人对庄子“逍遥”的理解以及与庄子本意的差别。这种差别的产生 ,一是由庄子独特的表达思想的方式和在庄子思想中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造成的 ;二是因为解释主体所处时代及主体因素的不同 ,导致了前人对庄子“逍遥”理解的差异。所以 ,比较前人对庄子“逍遥”的不同理解 ,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古代思想的发展及存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写作构思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略回溯了中国古代写作思想源流的基础上 ,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写作构思的思想作了简要梳理和解读。文章认为 ,我国古代文论中有一股一脉相传的思想 ,那就是强调作者在进行文章构思时保持“玄览”、“虚静”的心灵境界的重要性 ,并指出这一思想有可能对我们建构现代写作心理学理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