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元济承天降之大任,投身商务印书馆60年,在总结前人汇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收书、藏书、整理出版古籍丛书,将丛书的广博气象和校印水平推向极致,成为近代丛书编纂的巨擘。他主持编纂的涵芬楼秘笈、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孤本元杂剧等七部丛书如北斗七星,在中华文化的灿烂星空中熠熠发光。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遥测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于环境监管实践的程度不断加深,技术赋能已然成为当前及今后开展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成为环境法法典化的时代背景。然而,技术赋能在提高环境治理效率的同时也挑战了现有环境法范式:一是新兴信息技术介入环境实践引发了新的不公正现象,使实体性环境正义和程序性环境正义都受到了挑战;二是环境法律规则滞后于治理需求,由于在环境法律规制场景中,以技术代码等为主的"算法程序"能够成为实然层面的"环境法律规则",会导致权利义务失衡;三是环境监管过程中大量运用新兴信息技术,可能出现数据失真、算法偏见、规制俘获等风险,影响环境监管部门在决策、监督、管理及执行等过程中的职能履行效果。随着环境法典编纂提上议程,如何权衡技术赋能的风险与收益成为亟待解决之题。由于技术赋能环境治理突破了既有环境法范式,出现环境治理场景去人工化和环境法律规制在线化现象,这意味着技术成为环境治理和环境法律规制场域的介入因素,导致环境治理实践面临社会系统和规制系统双重"脱域"之境遇。可见在大数据时代,不仅要关注环境法典编纂的篇章结构、规范体系等具体问题,也要立足环境法范式转型之时代需求,为研究环境法典的未来样态提供理论支撑。因此,技术赋能背景下的环境法法典化要在祛魅技术风险的同时保障治理效能,并逐渐迈向智慧型环境法典。其一,要塑造新型环境法典理念,重构环境法与新兴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回应技术赋能对传统环境正义所带来的冲击,进而形成能被环境法共同体所接受的共有价值,实现数字环境正义;其二,要结合新兴信息技术改造环境法律规则,实现环境法律规则与技术代码的沟通,并以此为基础创新环境法律规则形式;其三,智慧型环境法典要关注风险预防,实现风险与收益相平衡,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建立智慧型环境风险防治机制,提高事前、事中及事后全流程环境风险防治效能。  相似文献   
3.
1848年纽约州的《菲尔德法典》和1938年《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分别是美国历史上两次法典化运动的代表成果。成文化的法典分别遵循了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制度模式。通过对这两部法典制定背景和内容特点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美围民事诉讼程序思想由权利救济程序观向实用主义程序观变迁的路径,而这种程序法典编纂思想的转变,目的在于平衡社会多方面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4.
美国企业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结合实例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首先列举了四组实例,旨在对比说明西方企业盛行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编码管理模式和人物化管理模式。然后,对这两种模式进行了经济学对比分析。最后一部分是关于企业应如何选择知识管理模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美国法典化运动在法律实证主义发展的初期经历繁荣之后迅速衰落。这并不是偶然的,美国法典化运动的衰落有许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历史传统方面。我国民法自清末变法开始,便以继受德国民法为主。我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仍应以德国民法典为基本蓝本。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时代"和"百年变局"的历史方位,深刻回答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理念科学、视野宏大的理论体系.首先,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构建具有自足性:在理论创新层面,汲取以"儒释道"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和法治观;在问题应对层面,破解当下"四大赤字"危机并提出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核心的中国方案;在全球视野层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提出未来全球伦理观.其次,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功能表达具有互助性:二者互为价值观指引、互为方法论支撑,并共同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后,在形式理性层面,环境法典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治理思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在实质理性层面,环境法典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体系性、系统性、整体性方法和"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环境法典不仅通过适度法典化的路径实现环境法典形式外观的体系性、结构内容的开放性、逻辑关联的自恰性,还通过"总则+分则"的立法技术支撑实现制度编排的合理性、程序运转的流畅性、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因此,环境法典是最优承载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7.
一如两百年前一样,人们似乎依旧习惯于仰仗国家来统筹整理法律,并借助综合性法典来展现法律。文章将探讨这种信赖在法典编纂中的合理性。文章着力论证,在信息化时代,法典编纂的法律信息供给功能可以借由比依赖国家创设法律体系更好的方式予以实现。信息化社会使得法律渊源具有多元性,并赋予了市民选择法律来经营生活的可能性。从传统来说,大陆法系以及普通法系国家在编纂法典以实现法律信息的系统化供给方面的经验表明,这些法典化活动能够满足当时的法律信息管理需要,但是传统的法律编纂方式却难以应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这促使法律需要以不同的姿态面向大众——在国家编纂法典或法律科学的形式之外,借助多元的可供受众选择的法律信息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清末修律是在西方法文化的输入与影响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的,民律作为清末修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从这一历史语境中得到诠释,西法东渐以后,中国传统法文化及其价值准则遭遇到来自西方法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严重挑战,中国古代沿袭下来的诸法合体、重刑轻民、权利等差、家族本位、义务本位等法传统及法观念受到极大的摇撼,师夷变法、诸法并重、追求权利、男女平等、个体独立等观念在海禁大开以后以各种渠道渐入人心,这种观念的变迁为清末民律的修订制造了舆论并奠定了思想基础,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引了清末民律草案的出台。文章即是从法观念对立法的影响这一角度阐述其要旨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实践很不成熟,赔偿事项范围难以通过一次立法来确定,同时不同赔偿事项的归责原则之间也难以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因此,国家赔偿制度的立法体系应该以一部或几部核心的国家赔偿法律为主,再加上各个特别领域的单行的国家赔偿法律和其他法律中的有关国家赔偿的法律规范来共同构成。此外,在司法审判中,司法机关应格外关注开创性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着我国生态法律体系应当法典化这一题旨,论述了生态法律体系法典化的价值及可行性。同时,阐述了生态法法典体系构成的基本内容,揭示了生态法律体系由狭义法典化到狭义法典过程中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