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61篇
  免费   1939篇
  国内免费   665篇
管理学   5519篇
劳动科学   913篇
民族学   1750篇
人才学   1561篇
人口学   310篇
丛书文集   17089篇
理论方法论   3983篇
综合类   48341篇
社会学   9373篇
统计学   1326篇
  2024年   347篇
  2023年   1337篇
  2022年   1407篇
  2021年   1830篇
  2020年   1857篇
  2019年   1576篇
  2018年   782篇
  2017年   1392篇
  2016年   1710篇
  2015年   2810篇
  2014年   6483篇
  2013年   4901篇
  2012年   5375篇
  2011年   8015篇
  2010年   8431篇
  2009年   8047篇
  2008年   7328篇
  2007年   5109篇
  2006年   4325篇
  2005年   3262篇
  2004年   3316篇
  2003年   2680篇
  2002年   2208篇
  2001年   1870篇
  2000年   1303篇
  1999年   672篇
  1998年   432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284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李嘉图笔记"中,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这是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剥削本质的经济学入口。但是,他更关注这一正确的经济学基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地缺席于可见的近期经济学表象中。马克思发现,一旦李嘉图讨论资产阶级社会中发生的具体经济活动时,这个劳动价值论就会被悄悄遮蔽起来,商品、货币和资本与劳动本身的关系畸变为不同生产物质要素之间的对象性关系。李嘉图不能理解,资本关系不是物,而是一种支配性的生产关系。他无意间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属于资本家的这些物性对象,本质上都是过去工人劳动的产物。并且,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在新的生产过程中的运作,仍然是由活劳动推动的。这一发现必然使马克思走向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
3.
杜甫写于唐大历二年(767年)秋天的《登高》诗,虽是其晚年凄凉与孤独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但诗中却充满着令人激动的气势.这种气势不仅源于杜甫对登高文学传统的继承,亦是其晚年面对迁逝之感时昂扬生命意识的展现.除了感时伤事,诗中还深刻蕴含着杜甫晚年的壮阔情怀以及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与夔州相对安定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更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5.
6.
7.
历史书写中的“最炫流行风”在今天的文化市场上大行其道——用拆解、谐谑、碎片化、戏拟等方式拉平历史的深度,以“傲慢与偏见”来充抵叙述历史的自信,也经由这种时尚化的叙述使历史以“轻松一刻”的形式实现消费欲望的满足.刘保昌的《楚武王》则疏离“流行前线”,以史料为据,正本清源,守正而出新,为历史“正名”,以彰显历史意识、历史理性的写作姿态,以坚持文学之理想力量的叙事激情,以有文化承担的叙事态度显示出对当代历史小说叙事品格与尊严的坚守.  相似文献   
8.
《边城》是京派小说家沈从文享誉世界文坛的代表作品,是描述“湘西世界”的典范之作。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边城》为个案,分析杨氏夫妇如何在翻译中保留原文中的中国文化信息并成功传递给译文读者,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文化,并进一步细分、归纳了“抵抗式”翻译理论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胡思敬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史学家和藏书家,《问影楼舆地丛书》是其生平自费辑刻的一部专门收录史地著作的丛书,以收录边疆史地著述为主,同时还汇辑了一些有关中原地区的地理著作,具有资料珍贵、考释务实、有裨时政等特点,对当时边疆史地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问影楼舆地丛书》的内容虽已不足以适应现代政治、经济活动的需要,但在历史地理的学术研究中,仍为不可或缺之书。  相似文献   
10.
张世伟  武娜 《人口学刊》2015,37(4):104-111
本文依据2008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应用广义倾向分方法分析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的培训时间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均有助于农民工收入水平的提升。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培训时间对农民工收入的边际影响递减。农民工接受一般培训在30天以内或专门培训在120天以内,其收入水平将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得到提升;但一般培训时间超过30天或专门培训超过120天后,其收入水平并未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政府和企业在努力扩大农民工培训覆盖面的同时,适度调整农民工的培训时间,将有助于农民工整体工资水平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