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33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谐声方式中存有部分特殊的谐声现象,很难找到音理上的依据,我们称之为异常谐声,并认为异常谐声关系即使表现形态变化,也应当是部分的.  相似文献   
2.
上古神话中,蕴含了中华民族在礼义文化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原始道德,即对武器、死亡和复仇的崇拜。通过对上古神话和武侠小说的比对研究,笔者以为,上古神话中记载和揭示的向暴力倾斜的原始道德,是中国人接受和喜爱武侠小说的民族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郑张尚芳、许宝华、潘悟云等认为上古汉语二等有r介音,r在演化过程中变为,再变为,在此基础上或变为i,或变为u。客家话口语土俗词中找出5个字的考证:梗kuang3(菜梗),坑khua3(大窟窿),庚kua1(饱满、充实),杏fa1(huang1,见于"杏红"一词),赫fak7(huak7,向上挑起)存在着读u介音的层次,可作为这个构拟的旁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5.
杨飞 《理论界》2012,(6):191-193
教育是人类传播和积累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手段,它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紧密联系。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从词源学角度出发,通过汉字的形音义构形组合探求蕴藏于其中的上古汉民族教育文化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6.
上古文学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制度是指文学活动在制度层面的形质表征,有观念形态和物质形制两个层面,包括创制精神、用象形制、概念范畴、文用形态、篇章体式、传写形式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文学制度是文学自身的规定性。文学制度的规定性是自生的、自性的、自足的、自适的、自化的。引入文学制度观念,可以拓展和深化中国文学研究,这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应该有特殊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为覆盖前期上古汉语Pre—archaic Chinese(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与早期上古汉语Early—archaic Chinese(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历时性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揭示早期上古时代所出现的“者”之功用。研究表明,“者”的功能与前期上古所出现的“之”的功能间存在着“平行对应”关系,我们将此关系定义为“平行法”机制,此机制从属于“类比”。存在于“之”与“者”之间的“平行法”机制可能促使了“者”的功能的涌现。  相似文献   
8.
《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画廊中情的化身,历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从上古历史文化的维度梳理杜丽娘情感世界的形成和演绎过程,力图阐明其表现的自由、感伤、道德情怀与上古精神的渊源,对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探微,从其根源出发对这一经典人物的解读避免了对其真情实感的遮蔽,为人们重新解读杜丽娘形象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朱丁 《人文杂志》2001,(5):135-138
本文从殷周宗教信仰的变迁入手并以几则具体神话为例,探讨了上古神话发生历史化现象的契机.本文认为,周人对殷人在宗教上的改革,使上古神话资料在整合的过程中过早地被赋予了社会历史意识和伦理色彩,于是在还未来得及形成首尾一际的神系时,就参与到历史化、古史化的伦理运动中.  相似文献   
10.
上古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词语主要有"是以"、"是用"、"是故"、"以故"、"以此"、"兹故"等。通过共时、历时的考察,文章认为上述复句关联成分不在同一层次,"是以"、"是用"、"是故"在上古已语法化成词,而其余复句关联成分如"以故"、"以此"、"兹故"等仍停留在短语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