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161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364篇
社会学   105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戏的人     
伴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世俗化,人们的“游戏”意识越来越强,干什么事似乎都只是玩。从事文学创作的不说从事文学创作,而说“玩文学”;从事电影工作的不说从事电影工作,而说“玩电影”;更不用说“玩股票”、“玩期货”……人们不再虔敬上帝,不再向往“彼岸的天国”,不再追求“内圣外王之道”,不再追求“天地境界”,甚至不再追求崇高,相反,  相似文献   
2.
晓艳 《经营管理者》2005,(10):50-50
<正>商家对消费者的自觉尊重,已经使广大消费者养成了一种“上帝情结”,由此而生的自尊心理也越来越浓烈。如果商家在不经意间触犯了他们的自尊心理,就会立马产生消费“情感风险”。进而带来“营销风险”。时下,很多商场的服务小姐都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非常时髦,结果使不少女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女性消费者望而却步。穿着打扮是  相似文献   
3.
在中世纪的欧洲 ,任何对上帝的诠释都是一件十分刺激和危险的事情。但是 ,随着时代的转型所带来的社会模式、道德准则、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不得不思考“上帝”给予这个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并同时赋予“上帝”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聂茂 《老年人》2008,(8):43-43
几乎无法相信,世界上竟有如此巧合的事情。有人认为,这种完美的错误,只有上帝能够创造。  相似文献   
5.
弗洛姆基于激进的人道主义的立场对犹太教进行了阐释,他认为,犹太教圣经及其以后传统中的上帝不是超越于人的力量,而只是一个符号,它所表征的是人性体验。信仰上帝即反对偶像,也就是要摆脱对所有神圣的、世俗的非理性权威的依赖,成为一个实现自己善的潜能的人。人的命运是由自己而不是外在的力量决定的,他自己的自由选择决定他的现在与未来。人自由地实现其潜能的过程展开为人类的历史,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弗洛姆对犹太教的阐释消解了犹太教的宗教色彩,将其世俗化为人的价值与目标的象征体系,凸显了人的自由与独立。弗洛姆对犹太教的这一阐释,体现了他以人自身为出发点,强调人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彻底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女人,假如拥有漂亮的外表,英俊且事业有成的丈夫,幸福稳定的婚姻,是否就可以称为上帝的宠儿? 你的回答可能是:不一定是,那么,假如上帝再让她拥有一颗博爱仁慈的心,拥有纯洁且健康的精神世界,她是否可以被称为天使? 赵栩,北京保护小动物协会的副秘书长,几年来,她将全部的精力无私地投入到保护小动物事业上。希腊神话中说,当黑夜来临时,天使便扇动着她美丽的翅膀,安慰着弱小不幸的生灵,我想对于那些需要求助的千万小动物们,赵栩就是神话中的天使。  相似文献   
7.
回明 《东西南北》2008,(6):52-52
匆忙的脚步追赶成功,缓慢的行程享受人生。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在尽力向前爬了。可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责怪它,蜗牛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人家已经用尽全力了!"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一脚把这个慢吞吞的家伙踹得远远的。真是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散步呢?"上帝啊,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利玛窦创译西洋术语及其引发的文化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与中国士人结合,创译一批术语,确立了意译、音译并举,意译为主的范式,而在意译时又尽力借用汉语古典旧词,以便于中国人理解,这又引起围绕基督教至上神可否译作“上帝”、“天主”的论战,构成长达百年的“中国礼仪之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李冬梅 《现代交际》2008,(11):33-33
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二十块用粘土烧制的刻着字的小泥板。经学者们辨认,泥板上的字记录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小抄写员的徒弟散步时,遇到了上帝。上帝给了他一块泥板,让他把上面的字如实抄写一遍。泥板上的字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