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威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是美国一所举世闻名的贵族女子学府,长久以来,她为上流社会培养了许多杰出女性。该校不仅诞生过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第一夫人希拉里这样的政治精英,还培养出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以及华语文坛泰斗冰心。作为全美最优秀的女子学院,威尔斯利的学生们个个出类拔萃,她们在学院里将接受高水平的教育,最终成长为光芒四射的女性精英。  相似文献   
2.
张文智 《今日南国》2014,(12):45-46
近日,20岁的弗朗西斯科·尼古拉·戈麦斯·伊格莱西亚斯成了西班牙媒体的“宠儿”.从15岁起,弗朗西斯科便精心包装自己,成为西班牙上流社会的座上宾,甚至参加了西班牙国王的登基典礼,与国王握手合影……  相似文献   
3.
雪茄从其诞生之目起就是一种奢侈品,只在贵族中流行。因其独有的魅力,逐渐成为上流社会新的生活方式,它所带来的,是一种让人陶醉却又难以言表的美妙感受,难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说,给我一只雪茄,除此之外,我别无所求。  相似文献   
4.
哈代的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权》揭露和鞭挞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上流社会贵族阶级的虚伪道德。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出发,立足文本,分析并揭示出索菲禁锢并窒息于上流社会牢笼之悲剧的深层原因是维多利亚时代深入人心的等级观念。表面看来,是贵族儿子将母亲禁锢于上流社会的牢笼,儿子是索菲悲剧结局的罪魁祸首,但是,作为索菲悲剧的始作佣者特魏柯特先生和从下层阶级园丁上升为中产阶级店主的山姆.霍伯生以及出身于下层阶级的索菲本人也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5.
徐宁 《伴侣(A版)》2011,(12):36-37
正我无缘无故地哭了,我不合时宜地想起了和李察鬼混的那些日子,两个人又心虚又绝望,可是偎依在一起,真的很暖和。1我叫艾琳,我有一个美籍华人男友叫李察。彼此以为找对了对象,我以为他有钱,他以为我能给他富足。  相似文献   
6.
傅佩荣 《可乐》2010,(9):21-21
英国哲学家休谟讲过一个故事:有兄弟二人,出生于品酒世家。在一次上流社会的晚宴中,主人特意从地窖中搬来一桶陈年老酒。这样的好酒,当然得请专家品评一番了。兄弟二人上场,哥哥尝了一口,说:“酒是好酒,但里面有皮带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尴尬     
2008年有句流行语:“中国有富翁阶层,无上流社会。”中国的“富豪榜”简直可以看做司法机关的调查名单,光是有钱,精神品格却不“上流”,是社会的尴尬。在一个最有钱的现代社会,一场钱的风暴竟让世界头号金融帝国塌了半截,是世界的尴尬。这并非全是钱在惹祸,而是人祸。日前美国科学家断言:“2013年北极无冰。”那将是地球的尴尬,看似天灾,实则也是人作孽。俗云:“天作孽犹可为,人作孽不可活。”  相似文献   
8.
复古风在2004年的春夏走势强劲,与服装回归20世纪70年代相比,首饰复古则要走得更远。古典的巴洛克风格、19世纪法国上流社会的休闲品味、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女神饰物等异国,情调都汇集到这一潮流之中,细节讲究,女性化风格渐趋强烈,犹如女神再现。  相似文献   
9.
星竹 《东西南北》2008,(2):60-60
"享有"比"拥有"更贵重,那是生命的光泽。"拥有"跟"享有",是有差距的。不少家庭"拥有"钢琴,但并不"享有"钢琴——他们的钢琴是家具、是展示品,但却不是家中的音  相似文献   
10.
现代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运用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精当的语言描绘"老纽约"贵族女性的生活,从独特的视角探讨上流社会女性的命运和地位.文章在仔细研读作品的基础上,分析华顿小说创作的女性主义内涵,认为小说家通过对这些贵族女性的遭遇以及她们在社会环境中的错置的深刻摹写,揭示出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从属位置,以及她们反抗的声音和日益增强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