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补肾食疗方     
《家庭科技》2015,(3):35
1.冬虫夏草15克、老雄鸭1只.将冬虫夏草放于处理干净的鸭腹内,加水炖熟,调味后食用.可治疗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久咳虚喘、病后体虚等.(清代《本草纲目拾遗》) 2.杜仲末10克、猪腰1枚.将猪腰洗净切块,拌入杜仲末,以荷叶包裹,煨熟后食用.主治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高血压、胎动不安等症.(明代《本草权度》)  相似文献   
2.
探讨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的渊源和特征 ,比较研究两种制度的法律内涵 ,指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相互独立 ,不可替代 ,各有优劣。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所确立的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 ,是在借鉴吸收国外立法经验基础上的历史性突破 ,标志着我国合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合同履行期届满之前,客观情况的变化会致使当事人订立合同的主要目的难以实现,此时应由债权人选择是否解除合同,以摆脱对其无任何实际意义的合同关系的束缚。最新修订的《德国民法典》对期前合同解除予以了较完备的规定,《荷兰民法典》上的相关制度则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债权人利益。我国《合同法》第94条为合理解释期前合同解除留下了必要的空间,但也有需进一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为我们构置了一幅乱世生存的悲凉图景,"不安"是张爱玲对生命、人性和文化的言说方式,也是其小说独特的美学标记.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科技技术在大众传播媒介领域的广泛运用,社会信息大量而快速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流动.相当多的信息报道都涉及到社会个体的隐私,由此产生的隐私权之法律保护和大众传媒对隐私的公开披露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所以,如何化解矛盾,规范大众传媒的行为,从而保护社会个体的隐私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保证人破产时的先诉抗辩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般保证中 ,保证期限内 ,保证人破产 ,而被保证人尚未履行债务时 ,破产的保证人在下列情况下享有先诉抗辩权 :一是当被保证人的债务已到期时 ;二是当被担保的债务还没有到期时 ;三是当保证人和被保证人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破产时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先诉抗辩权的成立要件、行使方式与效果、先诉抗辩权的消灭等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立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完善相关立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安抗辩和预期违约分别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在保护守约方使其提前获得救济,防范合同成立后至履行期到来前出现的履约风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合同法中不但赋予当事人不安抗辩权,还建立了预期违约制度,对此学者们存在诸多争议。我国合同法以大陆法为基础,并吸收了国际立法在预期违约上的先进之处,设计出符合我国实际的不安抗辩和预期违约制度,二者之间的过渡衔接合理,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反保证人的抗辩权是指保证人因承担保证责任而成为债权人向反保证人提出请求承担反保证责任时 ,反保证人据以法定的事由享有的对抗保证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 ,反保证合同是主合同、保证合同的从合同。反保证人的抗辩权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反保证人享有的属于主债务人的抗辩权 ;二类是反保证人享有的保证人的专属抗辩权 ;三类是反保证人的专属抗辩权。  相似文献   
10.
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后,对先使用者的抗辩权、商标使用的认定、商标抢注的规制等内容首次加以体现,但仍存在异议权受到不合理限制问题。在对日本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立法规定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使用是取得和维持商标权利的重要条件,亦是商标经济价值实现的前提,应将商标使用与商标的识别功能相联系,建议应进一步强化商标权的私权属性,健全商标使用之认定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