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10篇
社会学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西部地区的民族、宗教、语言文字、地域亚文化入手 ,分析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中个体行为、企业文化、投资环境的冲击 ,以及对企业管理绩效的影响 ,并针对西部地区文化差异大的事实 ,提出对西部地区的企业管理 ,应实行跨文化管理和跨文化培训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社区参与与乡村亚文化价值观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活动进行研究,结合实证从对外交流方式与语言交际、时空观念、社区意识等方面研究它在当地社区参与下对社区“亚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态旅游发展初期,当地社区“亚文化”中层次较高的价值观(终极价值观、社区意识)没有明显变化,环保与生态意识在传统基础上有显著增强,一些低层次的价值观(对外交流方式、语言交际、时空观念)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网络社会,网络赋能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完全依附甚至嵌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边界,有助于明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未来转向的理论基础和学科支撑。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转向主要包括:教学关系转向主体对主体,教育载体从板块转向共通,话语体系从逻辑映照转向人际关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研究范式转向,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为指导,结合网络亚文化样态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求,立足于交叉学科支撑,始终扎根思想政治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4.
网络丧文化是折射当代青少年心态和境遇的一面镜子,其中裹挟的负面情绪是网络时代值得关切的传播症候。网络负面情绪的兴起,是阶层固化导致的生存困境和时代变迁带来的社交孤独而引发的一场亚文化实践。在媒介技术的加持下,这场亚文化实践最终演变为情绪宣泄和自我满足的生活标签与符号意义。网络负面情绪呈现出颓废、迷茫、无病呻吟与多愁善感的叙事风格特征,具有三种现实意义:从个体角度,它是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的确认工具;从文化角度,它传递出对现实生活和主流文化的温柔抵抗;从经济角度,风格的实质是让受众沦为“数字劳工”,自由地、无偿地为商家提供“数字商品”并沉浸其中。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青少年负面情绪的过度传播潜藏着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意识形态隐忧,通过外部涵化与主体自律等措施可以化解青少年网络丧文化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具有不同于村镇文化,企业文化的特点,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树立全员参与意识,把校园文化置于时代,社会思潮中加以研究,不断更新优化内容,使之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青春文学的研究中,文化维度的意义超越了文学维度的意义。青春文学在国外一直被纳入亚文化乃至反文化的范畴中,在其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空间这一理论来找到突破口,从而了解到青春文学文本是如何逐步建构起独特的意识形态空间,实现其与主流意识形态和父辈文化、媒介文化等的抗衡。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和文学的结合催生出一批迥然有别于传统纸媒文学的新文类作品,而被流行化的亚文化构成了它们的重要话语资源,新文类中最常见的亚文化种类有同性恋亚文化、神秘亚文化和游戏动漫亚文化等,这些亚文化中蕴涵的抵抗和边缘因素在消费时代成为商业文化的卖点,被流行化快餐化之后作为一种"奇观"投合了都市青少年群体追求新奇刺激的猎奇心态,因而在新媒体平台上成为新的时尚和潮流。  相似文献   
8.
"亚文化"视野中的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少年这一特殊的文化群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亚文化.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青少年道德发展状况日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今天,研究这一文化并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就显得格外迫切.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应放在"亚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审视,进而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的健康发展,从而建构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的网络社会既给青年人寻找自我、建构身份搭建了广阔的新舞台,也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空间自由、文化自主的新天地——青年文化的"自我空间"。在这样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和遵循"快乐至上"原则的空间里,青年人主动将自我符号化,充分运用网络媒介的自主权,通过创建微电影、微小说等微美学文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网络社会并最大限度地释放与表现、宣泄与满足。他们在"自我空间"里呈现自我、形塑自我的同时,也进行着青年亚文化的传播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