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严嵩》是京剧中常演常新经久不衰的传统剧目,历代京剧艺术家都有擅演此剧者,如谭寇培、余叔岩、马连良、周信芳、金少山、裘盛戎等。《打严嵩》一剧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这与剧中所体现的高超的叙事艺术是分不开的,该剧无论是从其独特的结构方式还是风趣幽默的戏剧风格或是其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来说,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六必居”创业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六必居”原是一家酒铺。“六必”作为字号,是由酿酒时六点必备的步骤而得来的。即“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这“六必”是为了保证酒的质量。以示佳酿之意。酒好自然能招揽顾客。当时宰相严嵩下朝后也常来喝酒。店主很想请他给店铺题字,因不敢直接求他,便托严嵩的老婆代为请求。这位夫人也不敢让骄横当朝一品屈身为小酒店题字.于  相似文献   
3.
严嵩、徐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史书中,历史人物往往被分成“忠、奸”两类。其实历史人物是复杂的,这种“二分法”很难全面、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明朝“奸相”严嵩与“贤相”徐阶的对比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海瑞的死谏     
樊树志 《领导文萃》2011,(12):96-99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海瑞出任户部主事后,对嘉靖皇帝的尖锐批评。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下台,三年后严世蕃被处死,抄没严府家产,意味着一个贪腐时代的结束。然而嘉靖皇帝还活着,依然故我,朝政没有起色。正如黄仁宇所说:"严嵩去职虽已三年,但人们对嘉靖的批评依然是‘心惑’、  相似文献   
5.
严嵩入内阁之前,曾担任礼部尚书达六年之久。他主持处理国家礼仪典制诸务,颇得认可,其主要政务保留在他的《南宫奏议》一书中。在处理周边事务时,他既能坚守明朝一贯的以华夷之辨和天下一家为宗旨的朝贡贸易原则,又能务实灵活地处理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系,其积极贡献与嘉靖后期出现严重的贪污腐败和弄权乱政等的恶劣影响大不相同。因此,对严嵩的贡献和历史评价,分时间和事务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更显客观。  相似文献   
6.
朱文鸿 《中华魂》2010,(3):46-46
近读《明史》,发现在明代中晚期,以名家书画作为结交权贵、谋取私利“敲门砖”的“雅贿”之风在官场大为盛行。嘉靖四十四年(1565),权相严嵩家被籍没,共抄出墨刻法贴358轴(册),古今名画手卷册页3201轴(卷、册),可谓“以雅趣之名行贪残之实”。中兴名臣张居正不算贪官,下属所送的金银财物往往被他婉拒,但对于书画这种雅好之物并不拒绝。终究成为他的白圭之玷。  相似文献   
7.
马未都 《东西南北》2008,(11):17-17
时空不曾交叉,但奢侈品即使在不同的年代,代表的依然是同一种生活的品质。《天水冰山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嘉靖年间,大贪官严嵩被抄家,金银玉器自不必说,让人惊诧的是竟还从他家抄出了六百四十张床。他就是一贪官也犯不着搁这么多床,这要搁今天,惟一的解释就是  相似文献   
8.
樊树志 《领导文萃》2011,(10):91-94
嘉靖三十七年(1558),刑科给事中吴时来,刑部主事张狲、董传策联手行动,在同一天上疏弹劾严嵩。吴时来说:严嵩辅政二十年,文武官员升迁或罢黜,由他一手包办;纵容儿子严世蕃出入禁地,代行内阁首辅职权。严世蕃因此招权示威,  相似文献   
9.
张松 《百姓生活》2013,(4):61-61
严嵩的书法不仅在他生前闻名遐迩,即便在他身败名裂撒手人寰后,也流传甚广。数点严嵩书法遗仔,书法家孙熙春表示,被确认为严嵩所:捂的题额而无大异议的有:北京朝阳门外大街建于明代的绿琉璃牌坊上的“永延帝祚”,北京昌平区沙河镇巩华城北门之“展思门”,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北京老字号“六必培”,此外还有“天下第一关”等几处。  相似文献   
10.
自知之明     
清风慕竹 《领导文萃》2013,(18):130-130
清乾隆时,有人上书皇帝说,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上的三个大字"至公堂"是严嵩所书。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乃天下乡试第一,在这样一个为国家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竟然悬挂的是大明奸臣的手笔,一是显得我大清无人,另外也不利于树立以德治国的导向。乾隆一听有理,便下令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选出最好的以代替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