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自孔子在世时代起,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各不相同。孔子曾经感叹自己“舍鲁何适”,但又不得不离开“父母之邦”,从而凄凄惶惶周游列国,孔子曾自嘲地同意郑人给予的“丧家狗”评价,但他的政治命运乃是由他“择木之鸟”似的独立人格所决定的,他更像是“凤鸟”。正是“凤鸟”一样的习性才导致了他遭遇“丧家之狗”的政治命运。孔子“博学深谋”,立足于社会教化,以恢复社会秩序为己任,他将“三代之英”尤其周代“王道”政治传布各地,起到了“天下木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来,鉴于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已经引发过一阵争论,笔者已不准备再多说什么。但是,2008年1月25日,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发起,《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博览群书》杂志等42家媒体联合推出的“2007年十大图书”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赫然在列。这重新引发了笔者的关注抑或说忧虑。谨此,笔者忍不住想再多说几句,以待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在司马迁的眼中,孔子的地位很高。但司马迁为什么又会通过孔子之口赋予这位先师"丧家狗"的称号呢?如果抛开那种以为一目了然的想法,就会发现其中大有深意。"累累若丧家之狗"中的"累累"二字昭示了孔子济世的迫切,而这种迫切来自于"岁不我与"的时间意识。正是得于这种由"忧道"而来的"忧死",由"忧死"而来的"忧时",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孔子具有那么强烈的用世之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