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统计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个体批发零售业经营户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专门从事批发零售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类型。改革开放以前,个体经营户作为市场的补充,其生存和发展受到诸多政策的限制,小本经营,活力不强,在流通领域中仅起到一种“拾遗补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个体经营户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目前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在农村长大的我,常常往返于城乡之间,日新月异的家乡变化着实令人兴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广大农村已经大变样,我通过亲身体会和观察,深刻感受到了农民家庭生活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小康大道上越走越幸福。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精神面貌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3.
申自强 《南方论刊》2008,2(1):10-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的社会形式对整个社会生产过程的面貌和社会生产的特殊方式具有决定意义。马克思依据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条件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联合劳动理论,它既包括了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特征,又包括了社会主义劳动的具体形式。对于本质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努力坚持;对于具体形式,应当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合作劳动形式既体现了马克思联合劳动理论的本质特征,又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且成为其他劳动形式变革与发展的方向,因而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角探讨中国农民劳动的国家性建构问题.认为,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民劳动经历了一个由个体劳动到集体劳动,再到个体劳动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国家与农民在劳动关系的建构与调整.国家通过集体劳动将劳动力这一基础性资源整合到国家体系中来.但是,由于劳动与收益的不对称,出现了"出工不出力"的"弱者反抗",从而导致国家重新调整与农民的关系.农村改革因此被称之为农民的"第二次解放",主要是农民获得自由支配其人身的权利.这反映了现代民主国家建构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农村 ,由于落后的经济和劳动的个体性所造成的贫穷 ,对已经十分有限的植被资源造成了进一步灾难性的破坏和掠夺。传统经营模式由于其劳动的个体性和土地资金投入的有限性 ,使得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 ,该文认为转变我国传统的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采取农村土地业主经营方式 ,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迅速脱贫致富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目前国内学界对劳动争议内涵和类型划分等的解释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中的相关规定,给出了劳动争议的分类标准与各类劳动争议内涵界定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