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1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75篇
管理学   1251篇
劳动科学   54篇
民族学   476篇
人才学   344篇
人口学   49篇
丛书文集   2582篇
理论方法论   626篇
综合类   6579篇
社会学   1472篇
统计学   121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463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503篇
  2014年   1085篇
  2013年   895篇
  2012年   936篇
  2011年   1022篇
  2010年   915篇
  2009年   928篇
  2008年   986篇
  2007年   713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0年代后期,蒋介石在台湾发起声势浩大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旨在宣扬三民主义并自命为中华文化的道统传承者。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发展三民主义建设,以教育为本,极力倡导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以望其成为复兴中华的斗士,为"光复"大陆冲锋陷阵。时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的萧瑜远在乌拉圭,他提出"第三代国民教育"的说法,将当时的台湾小学生视为第三代国民,主张重视第三代国民教育。本文根据这一说法,对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初期的台湾国民教育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机构优化、集成创新、跨界融合等方面虽有一些成功经验及创新性做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去解决.文章立足"学习强国"融媒体平台的价值构建,从多层面进行思考.在功能优化与价值重构上,文章认为既要构建圈层,又要重构场景;既要技术驱动,又要创新话语;既要动态管理,又要有机制和政策保障,从而多维度、多角度联动构建,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每当先进的发展制度开始取代落后的发展制度时,整个世界格局就会进入重大的转换阶段。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两次重大的历史变局完全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轨迹并深远地影响了当前中国的发展模式。新时代下的中国作为前两次历史变局影响的客体,曾经既是先进发展制度取代落后发展制度的受益者,也经历过作为落后发展制度主体而被先进发展制度冲击的过程。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先进发展制度与落后发展制度交替的历史变局阶段,作为第三次重大历史变局的主体,在三次千年历史变局叠加的背景下,能否有效地认识、适应并改造利用前两次历史变局的经验与教训,构建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领先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决定中国在本次历史变局中能否顺利成为先进发展制度的主体从而实现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经历了"运动式融入""争鸣式融入"和"生态式融入"三个发展阶段,走过了一条改造适应、平等互鉴、自信自强的发展道路,彰显出"民主—法治—生态"的历史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吹风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3月初在京召开,聚焦“十四五”、共议新蓝图、汇聚正能量,意义重大,备受瞩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其中,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涉台战略部署,明确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的目标任务,体现了对台工作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6.
7.
民间信仰的复兴是宗教在社会和心理上的再起源问题,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动用象征隐喻重新塑造传统。甘肃盐神信仰的复兴表明,这种再起源与过去传统所浓缩而成的隐喻及具有多义性的象征化仪式展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回应中国文化的发展前途这一问题时,大体均持文化整体观的立场。然而这一文化论述模式有其内在的理论困难,王南湜先生基于其文化分层理论对此有很好的揭示。本文认为王先生的文化分层理论仍有进一步商榷与拓展的可能,王先生虽对新儒家“开出说”有严厉批评,不过二者所凭借的文化哲学在理论上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即在反省文化分层理论与“开出说”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韩晗 《中国民族》2020,(2):147-147
这些年走南闯北,对全国各地的地域文化有了些许了解。在我看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底色。楚乃"战国七雄"之一,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形成期,吴越的隐忍、燕赵的慷慨、齐鲁的宽厚……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今天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基因序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一位客居美国的朋友打越洋电话慰问我:虽然湖北这次是重灾区,但是感觉你们湖北人好了不起。  相似文献   
10.
产生于"丝绸之路"腹地的新疆当代诗词,有着对开拓创业情怀的激情表达,对开放包容心态的形象再现,其深层彰显的正是丝路文化的意蕴。这种意蕴的浸染,增添了新疆当代诗词的厚重及其魅力,也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起到励志与滋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