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中国外交,也如中国的政治、经济一样,深受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斯大林的逝世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使中国外交得以摆脱苏联的束缚,完全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中苏关系恶化以后,两国在外交上分道扬镳,却导致中国外交日趋激进,并于60年代后期发展到极端;而60年代中苏之间对立和对抗的升级又使中国领导人深感形势严峻,不得不调整外交战略和政策,下决心改善中美关系,联美反苏,终于使中国外交峰回路转,迎来了外交上的春天.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的分歧是中苏论战的深层根源,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引发论战最重要的内在原因。另外,中苏之间民族传统的差异及其影响下的个人因素无疑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再加上其它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引发了激烈的中苏大论战。  相似文献   
3.
1958年中苏军事合作的失败是20世纪50年代影响中苏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但若笼统地把这一军事合作的失败归因于国家主权问题,则显武断.本文认舷为,造成中苏军事合作失败及其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因素有二:第一,随着中国革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中共领导人日益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由于中苏两国处于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以及中苏两党处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从而导致了两国对国际政治现实截然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以及中国革命哲学核心地位的确立和苏联"三和"路线的推行.表现在实践中则是自1957年以来中苏两国在内外政策上的分道扬镳.可以说.这些内在因素又通过赫鲁晓夫在执行对华政策时的不谨慎和毛泽东对主权问题的高度敏感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紧密军事合作关系的形成与这一时期双方在政治、外交等领域的良好交往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边倒”政策、共同安全利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得两国在“蜜月期”加强军事联系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蒋本良 《领导文萃》2012,(17):73-76
1964年3月,罗马尼亚领导人乔治乌·德治打着调停中苏公开论战的旗帜,派毛雷尔总理率代表团到中国来寻求支持和友谊。当时是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的齐奥塞斯库,作为代表团的成员,头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毛泽东对其作了既柔又刚的"教育"。3月10日下午,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门口迎接客人。一一握手后,宾主交错落座。齐奥塞斯库似乎理所当然地坐在了毛泽  相似文献   
6.
张一民 《老友》2009,(2):25-25
话应该从"挖防空洞"说起。1969年3月,中苏边境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装冲突。原苏联领导人扬言要对中国实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要瘫痪中国130个城市。  相似文献   
7.
中共进攻台湾战役的决策变化及其制约因素(1949-195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关于解放台湾战役的最初想法比较简单,1949年夏天的计划是一年后攻占台湾,毛泽东甚至一度考虑在1949年冬季占领台湾;金门、登步岛作战失利后决定分两步走,先解决沿海诸岛问题,同时为攻台做准备,进攻时间推迟到1950年9-10月;1950年3-4月确定的计划是,金门战役推迟到8月开始,而攻打台湾则延至1951年夏.影响和改变中共决策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国民党军队的抵抗能力、苏联对中共进攻台湾的援助力度以及美国对援助蒋介石防守台湾的政策取向.其中的基本条件是国共军力对比,而核心问题为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中共欲观固政权,统一全国,只能与苏联结盟.中苏同盟建立后,苏联减缓了对中共军事援助的力度,而美国则逐步改变了对台政策,准备大力援蒋.朝鲜战争的爆发不过是为白宫宣布其新政策提供了机会和借口.在中苏关系、苏美关系、美台关系相互交错和影响的冷战格局中,武力攻占台湾是一个中共无法解开的死结.  相似文献   
8.
历史已经判明,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这场由全国亿万群众参与其中的运动到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除了理论的错误和体制的缺陷等原因之外,不能不说与20世纪60年代我国特定的政治气候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发生于"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中苏论战为这种气候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是社会舆论的准备,还是群众思想的动员,也无论是运动对象的锁定,还是各级干部警惕性的解除,都与中苏论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苏联专家来华的初期,苏中双方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0.
论二战后初期中苏关于新疆苏侨的交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战后初期 ,苏联出于国内需要 ,改变从前对在华俄罗斯人的政策 ,公然违犯国际法 ,在新疆大肆发展“苏侨” ,不仅使新疆的“苏侨”人数猛增 ,而且出现了众多具有中、苏双重国籍的各族群众。这些人的流动和出境 ,严重地影响了新疆政局的稳定和中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