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450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621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8年3月14日中国拉萨一小撮藏独分子发动打砸抢烧暴乱,到4月30日北京奥运圣火完成在境外传递回到中国境内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全世界的目光几乎都聚焦在中国.从受众来讲,他们从来没有这样清晰地目睹过中西新闻媒体对于同一事件报道的巨大反差,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地领略过新闻报道中事实的力量.尤其是在读西方的新闻报道中,人们都在问,究竟是传播事实,还是传播愿望?  相似文献   
2.
以分析而非综合的方法清理中西文论比较研究中因“模仿/表现”二分而引起的概念困惑,在基于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层面消解西方机械二分,在中西文化上下文中重新界定“模仿”和“表现”,以揭示两种文论传统间的不可通约性。  相似文献   
3.
因受五四新思潮激进反传统的刺激,吴宓等留美生于1922年春出版<学衡>杂志,发表了大量的反思、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言论,充分展示了对现代性追求的独特禀性,形成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重镇学衡派.学衡派既反对激进反传统的情绪化态度,又不赞成以西方晚近某家某派标举西方文化的文化观,而是主张新旧相对论,认为古今中西文化当明其源流,融会贯通,以建设真正的新文化.学衡派现代性源自传统的观点与新文化运动现代化即西化的立场构成对立互补的关系,代表着另一种文化启蒙,当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西传统哲学的形成和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中西哲学不同的理论传统.就其主要宗旨而言,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乃在于在一种超时间的无限中重现自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在于在时间之内的无限绵延中实现自我;同时,这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决定了中西文化在伦理观、科学观及审美观上趣旨之迥异;而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建设的任务不是在西学与中学之间扬此而抑彼,而是应走向二者的结合与会通.  相似文献   
5.
演进中的香港法启示录--关于比较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成功地移植和吸收了外来法,并在此基础上融会中西,使之本地化,形成为独特的具有普通法传统的香港法。以比较法的视角考察香港法的演变,从文化层面上梳理香港法原理,其意义在于:超越法域,以更宽的视野,通过认识、比较、选择和借鉴,构建并完善中国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6.
彭顺生 《学术研究》2005,(12):114-117
本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揭示了15、16世纪中西大航海在背景、动因、组织形式、目的、性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大航海对中西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如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外文化在一种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时代更深入地“亲密接触”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甚至融合十分必要。因此 ,入世后中国传统文化究竟如何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转变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既应中西融会 ,但更要立足本土。  相似文献   
8.
面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西方现代伦理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的三元并行现象,我们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任何一种文化,而应当从实际出发,采取"以'马'为主,融合中西,贯通古今,多元一体,整合创新"的方针,让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文化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继续起主导作用;让西方现代文化中的自由平等精神在经济领域发挥激励作用;让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通过这样的分域、分层整合,使这三种伦理文化各得其位,各显其能,扬长避短,整合创新,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陈伯海先生祖籍长沙,但生长于上海,言谈举止看似吴化。他自幼喜读闲杂之书,较早涉猎哲学典籍。进人大学后,广泛阅读中西文论,偏好思辨的苗头显露,独立思考的个性形成。1957年3月,华东师大召开大型学术研讨会,钱谷融先生因《论“文学是人学”》惨遭“围剿”,陈先生适逢其会,聆听钱师之论,大为服膺,即不顾严峻情势,  相似文献   
10.
中西宗教文化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言和社会生活的角度出发,对汉民族和北美的大众宗教信仰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了人类心理中宗教观念存在的普遍性并探讨了宗教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