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09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闫莉 《齐鲁学刊》2005,(1):132-135
理论确证是科学哲学主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但是在传统的归纳和演绎解释框架中,这一问题并未得到 彻底解决,它的两种解决策略都有难以克服的“确证悖论”。而从新的角度给予理论确证以比较完善的解释是一种 策略,类比模型为这一策略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知识确证是知识论的核心问题。知识确证的困境在于以旁观者的视角,在实用目标之外即超越人类历史环境去寻找知识确证的条件。知识确证的困境首要表现在知识的三元定义问题:知识在传统上被定义为确证的真信念,知识的价值即追求真理。当代知识论专家批评传统知识论以主客二分为前提把知识看作人的心灵对自然的准确映象,并且偏重某种知识类型和知识的某种价值。美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罗蒂将知识放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来考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知识的确证。他提出"种族中心主义或团体知识论"强调知识确证中的社会因素,他拓展了知识的定义,强调知识的实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确证中知识与权力关系,指出知识具有地域性、有限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学中“游子还乡”模式演变 ,由传统的大团圆嬗变为归乡再度离乡。归乡源于知识分子的启蒙冲动 ,再度离乡则因其未能达到民众的官财双重价值标准。知识分子主体性在乡间无法确立 ,启蒙价值难以实现 ,不得不再度离乡 ,在寻找中保持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贝叶斯确证逻辑是关于解释科学确证模式的概率逻辑理论。该理论较合理地描述了假说确证中证据效用的量化测度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存在较大局限性,因而引起了诸多论争。本文在考察贝叶斯模型及其论争基础上指出,对证据效用的准确把握,仅靠贝叶斯模型是不够的,它需要多种逻辑方法以及科学认识论与科学方法论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哲学对证据给予假说一定程度支持的考察与研究,经历了由确定性证实到弱证实性确证、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由二元确证关系考察到三元确证关系考察、由逻辑重构到逻辑与经验统一分析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反映出人们对科学确证认识的进步,也体现出对科学确证进行逻辑重构的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6.
对于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孔子思想有时代局限性,他的等级观念、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等,我们必须抛弃;但对他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的思想应该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7.
林默 《社区》2010,(2):8-8
秘书是宣言书 当秘书,高明就高明在他们熟谙中国的为人之道:“士为知己者死”。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秘书,第一要务就是向领导表忠心、尽全责。虽不需要什么宣誓形式,但每一个毕恭毕敬的秘书,都在向自己的“主子”发出无声的忠诚宣言,每一个忠心耿耿的秘书,也必然会有一个前程似锦的仕途。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230-234
审视人的不同存在状态下公共生活嬗变的中国图式,是找寻公共生活现代应然样式的有效切入。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阶段论述来看,我国的社会公共生活呈现出人的依赖性存在下的蛰伏异化、人的独立性存在下的虚热畸变、人的共生性存在下的公意确证的图式变奏。这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现代运用,也是分析我国社会公共生活图式的科学切入。  相似文献   
9.
对鲁迅和周作人的人生选择进行评述 ,并对人生观的一些问题作了思考 :一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如何看待和处理个人本位价值观和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 ;二是做什么样的人 ,当代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为人和为文的关系 ,不能因人废文 ,也不能因人定文。  相似文献   
10.
陈嘉明 《文史哲》2004,1(4):93-98
基础主义可溯源至亚里士多德哲学。作为一种确证的理论,它面对的主要是"回溯论证"的问题。当代基础主义者一般采取经验论的观点。他们需要解决的,包括基础信念的存在、能够对上位概念提供支持,以及它们本身必须是自我确证的、独立于其他信念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使基础主义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基础主义的理论有其合理性,这表现在基础信念是存在的,基础主义所论及的论证方式是不可或缺的,是一种基本的信念或知识的确证方法。不过,基础主义有关"基础信念"的界定需要进行某些修改与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