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以其真、行、草书皆优且概入妙品或精品而卓冠一时,并以其高尚的人品和书品而被誉为"当时第一"。蔡襄的书法风格以平和温厚为主,端庄严整而不刻板,温厚平和而不抵触。其论书标举"神气",反对奇诡失正,追求奇特。蔡襄通过自己的书法实践,不仅改变了宋初书坛的一片靡弱风气,而且使后人能在晋韵唐风中找到书法创作的依据,为书法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同吴绂的相互问难触发了江永撰作《周礼疑义举要》的热情,该书在《周礼》的军事研究、赋税研究、礼典研究方面多有收获,是江永《周礼》研究的最终成果。其中《考工记》研究成就最为突出。采用文法分析、民俗民风实证是研究特色。注意吸收西学知识,适当使用常理推测法。江永的《周礼》研究为金榜、程瑶田、戴震、孙诒让所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程光炜 《学术月刊》2022,(5):161-171
20世纪70年代“五七干校”时期文学的材料,是一个亟待收集和整理的领域,因为它正处在散佚的过程之中。根据目前有限的材料,可大致编撰出一个“年表”,但由于缺少较为丰富的背景性的材料做支撑,它虽能拉出一条简单的历史线索,却语焉不详或仅有孤证之处不少,这便是论文写作的由来。文章根据年表,对现存及待辑佚的材料简况略作叙述,对有关疑点和校勘例证也略作举要,尚有一些问题,也隐含其中,有待进一步的丰富补充。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16,(6):86-91
《中国史学名著》和《史籍举要》分别是由钱穆和柴德赓两位先生给学生上课时讲义,经整理而成的专门介绍中国传统史籍的专著。如果只是从两本书的书名以及成书背景来看,它们应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深入分析之后会发现,两书在所面向的群体、体例、所选讲的史籍、介绍同一部史籍时的关注点以及对同一部史籍的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中国史学名著》和《史籍举要》在史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两书的差异性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我们更好学习史学史和史学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易》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事实上,无论从《周易》文本的性质、从其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的运行规则还是从哲学文化的意蕴上来看,《周易》皆具有典型的管理学特征。《周易》的管理思想可从人、物及管理模式进行考量,其所涉及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模型管理等思想极具现代意义。同时,《周易》管理思想所特有的诸如宏阔的视野、人文的关怀、义利的统一、变易而开放的思维模式等品质于当下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庚胜 《民族学刊》2018,9(3):10-15, 94-96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对进一步抢救、保护、传承、利用东巴经典及其纳西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尤其具有人文与科技相结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性、学术性意义。其中的科学采集、释读、编目,当是实现建立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课题目标的基础性、基本性工作。没有它,便没有中后期的东巴经典数字化加工、检索与网络传播,东巴经典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的建设运行,以及东巴经典数据库与知识库的建库、管理及利用。《国际馆藏东巴经典举要》作为该课题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之一,对其编撰背景的回顾和价值意义的阐释,对进一步推进纳西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无领导小组讨论适用范围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用人单位人才选拔的重要方式,已得到全社会广泛的重视,高等教育教学应重视和发掘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施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是完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的需要;运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方法,是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开展无领导小组讨论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适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是建设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韵会定正》为明初孙吾与所作的韵书,此书久已亡佚,但在现存《永乐大典》和《洪武正韵笺》中保存了其一部分反切。这些反切反映出《韵会定正》韵类的12条特点,有些特点反映出通语韵母在明初的进一步变化,还有一些则透露出作者的方音。总体看来,该韵书的韵类系统与《古今韵会举要》相比已有很大发展,而与《洪武正韵》(八十韵本)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