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方法,根据乌鲁木齐市历年统计资料,以现实性与合理性为前提,按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投入水平分为三个不同的方案,对乌鲁木齐市经济人口容量从2000年到2050年的50年内的变动趋势进行动态仿真运算,从而了解乌鲁木齐市经济人口容量系统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索其中主导因素及相关因素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刘建华  朱华英 《社区》2014,(22):19-19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幸福路街道积极利用微信平台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微”服务,实现了党员干部对群众的贴近、贴心服务,架起了一座顺畅的党群干群“连心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乌洽会为例,试图运用回归分析法对乌洽会与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验证,以期说明会展业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相关性,为目前新疆快速发展会展业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乌洽会与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显著相关性,说明连续18年举办的乌洽会对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乌洽会对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多、出租房屋多、人员构成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辖区多年的实际情况。为此,天山区党委探索"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在"强组织、增活力、保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族少年刀然江·阿里木,1996年1月2日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第43小学6年级3班学生。他多才多艺,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群众文化之星"金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群众文化之星"银奖和CCTV《非常6+1》"新星奖"。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各族群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能力制约着族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本文将族际交往区分出初级群体内的交往、次级群体内的交往、群体之外对象不特定的交往等三个层次,并具体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和汉族城市居民在这三个层次上的语言使用情况.再结合语言能力、民族政策等因素,指出乌鲁木齐市维汉居民之间的族际交往存在着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在学校、工作单位等次级群体内隔离状态较为明显,在群体之外对象不特定的日常生活的族际交往中也存在一定的相对隔离.  相似文献   
7.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联、山东省社科联共同发起和主办的“学习贯彻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会”,于2001年8月10日至16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山东、北京、湖南和新疆等省(市、区)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新疆社科联副主席努尔别克主持了会议开幕式,新疆社科联党组书记杨乃初、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陶滋年到会并讲了话。新疆社科联副主席葛志新、巴赫提亚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导刊》2012,(8):41-41
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老龄办根据基层需求,将招募第六期“银龄行动”老专家42人,涉及医疗、教育、农牧、老年学校辅导等领域。同时,还将招募具有老年保健、法律、教育知识和宣讲特长的老年志愿者若干名。被选用的援医、援教、援农牧老专家,将于今年3月底或4月初派往乡镇学校、卫生院和农牧一线,驻受援单位开展为期4个月的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9.
何雅萍 《社区》2009,(19):53-53
在农村经常看到广播站,如今广播站也已成为新疆乌鲁木齐市王家沟街道百园社区传递民生信息的重要阵地。广播站开播几个月以来,就居民关注的劳动就业、小区治安、计生奖惩、低保申请、居家养老等政策和信息,向居民做了大量宣传,营造出和谐的小区氛围。  相似文献   
10.
刘冰 《今日南国》2009,(8):53-53
为参与环保实践,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四中学的师生们辛苦了一年,积攒了5000多节废旧电池。可让师生们未料到的是,这些废旧电池却没有去处,如今,还成了学校的“包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