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乡土建筑就是乡村里的土生土长的古代传统建筑,即农村建筑,它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乡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尤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还要注重保护古村落及其千百年来形成的民间民俗历史文化传统的乡村建筑,才能构建云南乡土建筑文化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式探讨乡土建筑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湖南民居的实例,经探讨得知自然地理、社会文化、科技发展这三个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自然地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科技发展因素分别影响聚落空间的形成、发展与突变,因此这三个因素是影响乡土聚落空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C.Alexander模式语言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乌拉街镇乡土建筑的模式语言,指出这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模式语言,是乌拉街镇乡土建筑构成的内在机制,也是一种外在表达。  相似文献   
4.
与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有所不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三普”)在类别范围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线路等曾被忽略了的项目都进入了普查之列。这既说明中国的文物保护范围正在不断扩展。保护对象日益广泛。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一个内涵十分深刻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丰富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4,(2):F0004-F0004
正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碉楼的起源、分布与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碉楼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历史时期兴建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至迟在汉代已经广泛分布。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区,碉楼的称呼、建筑材料、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有所不同。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通过国内外不同类型碉楼的比较,揭示了中国碉楼的起源、分布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乡土建筑保护面临全球化、城镇化等因素带来的威胁。乡村治理中的乡土建筑保护,需要协调来自国家与社会、农民与市场几个方面的力量,既从全局上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也要依靠基层政权,在乡村治理中通过居民的积极参与,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强调区域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从这种理念出发,对整合张家口地区的文化遗产,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了探讨。认为深入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与广泛地历史文化知识传播,对充分展示乡土建筑的文化内涵、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河北乡土建筑保护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乡土建筑研究和实践逐渐衰微的现实,文章通过简要回顾乡土建筑研究的发展和脉络,反思当前乡土建筑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其中价值错位、专业偏向、外部介入、主体空缺、城乡分离、偏离现实等问题给研究造成了局限。借鉴当前国外研究发展趋势,提出应该以“积极的实践为导向”“乡土建筑作为解决当代问题的模型系统”“着眼未来注重人居环境可持续性的研究”等几个方向来拓展乡土建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