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边塞诗史的乡恋主题可分为“战士乡恋”和“文士乡恋”两类,由其演变的时代特点、情感内涵及表现形式,可看出边塞诗乡恋主题具有强烈的“士意识”,体现着文士的双重价值取向,它加重了边塞诗悲慨的风格气调,拓展了边塞诗的抒情空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历史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繁盛,源于中国现代作家与土地、乡村、故园的精神血缘,源于他们对尴尬的现代都市生存体验的反抗。放逐、漂泊与回归的不同精神历险与生命体验,形成了现代作家不同的乡恋心态。对乡村文化的反叛与眷恋,构成了现代乡土小说的基本主题形态。而“整合”——西方近现代艺术精神,同民族文学传统的不断冲突融汇、整合发展,并最终走向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文学——成为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艺术选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威廉·福克纳的乡恋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派”最重要的作家,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是以南方为背景创造的。他在作品中表露出深深的乡恋情结,这是他对故土的热爱,也是他对精神家园的寻觅。他面对近代文明作出了痛苦的抉择  相似文献   
4.
怀乡、恋祖情结之于苗族人,是对过去的祭奠,也是对历史的巡礼.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它是可以循环的或是可以重复导演的,民间文艺本身就是在对某种已经完成了的过去的事件的叙述中,积极地参与了现实生活的过程.它在生成过程中依据审美心理、习惯心理定势的规范化和因袭倾向,充分地展示出"过去"、"历史"、"故土"对于精神、情感活动的涵盖能力,证明着它的现存性、具体可感性,以象征性的回归实现自我抚慰.  相似文献   
5.
徐炯权 《老年人》2008,(10):8-10
“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1980年,李谷一演唱的《乡恋》一时风靡大江南北,她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内地演唱流行歌曲第一人。但谁也没有料到,随后这首歌曲却被当成了毒草,被批评者视为“靡靡之音”,孪谷一也被斥为“黄色歌女”。直到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上,《乡恋》和李谷一才得以重新正名。  相似文献   
6.
李谷一,国家一级演员,原东方歌舞团副团长,中国轻音乐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乡恋》、《知音》、《难忘今宵》、《妹妹找哥泪花流》、《我和我的祖国》等。获得过“金唱片奖”、文化部“优秀演员奖”、美国ABI协会颁发的“世界艺术家成就奖”金奖。其演唱风格开创了一代歌风,被誉为“中国流行乐坛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知青题材小说中的乡恋之歌久唱不衰,90年代乡恋之歌的余音仍可听到,但细细辨听同一首歌音调却不尽相同。相对80年代在乡土上寻找精神家园,90年代的乡村赞美更多的带有一种功利性,这除了与中国经济制度的改革、文化的转型紧密相连,还与作家心态变化密切相关。同时,曾在80年代知青小说中集体失语的农民,对于这种近似单相思的乡村之恋,由他们的后裔做出了迟来的回应——恨。  相似文献   
8.
声音从来不只是生理性的、物理性的,而是被权力建构的,是社会化、政治化的。声音的权力与权力的声音互为一体。声音规训秩序,声音宣扬权力,声音协同治理。从《乡恋》到《中国好声音》,声音在与权力的胶着中一次次变局。  相似文献   
9.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10,(9):48-49
乡恋 浪迹天涯怅断肠,无时游子不思乡。 犹怜桑梓风情朴,更醉田园稻菽香。 愁绪满怀因雁起,归舟一叶待帆扬。 几回难奈家山梦,抱月披衣隔水望。  相似文献   
10.
阿楠 《当代老年》2008,(11):26-27
一首并非直接表现爱情的“情歌”,成了中国社会打破思想禁锢的见证: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已无可阻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