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1958年至1962年是佳木斯市地方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制定计划的初宗是为了逐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出一系列高指标,实施中进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事与愿违。佳木斯市地方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经历了较大的波动,中国共产党重视重工业忽视人民生活的观点由此而来。事实上,从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纲领“二五”计划文本中可以看出,“要重工业又要人民”是党制定“二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党规定的“二五”时期人民生活的目标也从“逐步改善”提高到“丰衣足食”。因此全面客观地认识党在这一时期的民生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土地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解放之初的苏南地区,由于地权形态和政治状况比较复杂,中国共产党采取了谨慎渐进的减租政策,对农村的土地收益权进行了调整,初步动员了农民,为之后的土地改革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5.
苏南地区“田面田”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苏南地区的地权结构与浙江相似,即存在两种田面田,包括"相对的田面田"和"公认的田面田"。国民政府欲在保障田底和田面业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二五减租",难以进行;共产党以消灭田底业主为己任,"二五减租"则可达成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徐旭阳 《广西社会科学》2005,(4):99-100,117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在鄂西后方国统区开展了土地呈报和减租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阶级本质及其政治上的腐败,这项工作没有也不可能取得完全成功。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是随着“一五”、“二五”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包头市着力实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日益深化,亟需大量社会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协助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租佃关系"时,除"租制""租额"等问题外,还有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减租"。但是学界对于减租的具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官方的减租规定上,而对于民间原有的减租习俗研究不够。本研究首先从清代减租规定的前后变化入手,切入对于减租习俗的理解。随后利用清代巴县诉讼档案中与减租相关的案例,探讨租佃契约中对"减租"习俗的规定,指出"如年欠丰,照市纳租"的重要性。并以巴县档案中涉及减租的具体案件为例,详细分析"减租习俗"的具体实施过程,说明在减租过程中团邻、团众参与的重要性。正是在"团"的参与下,"照市纳租"习俗才得以形成。最后,联系在四川地区"团"的重要社会意义,论述中国传统社会中习俗、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传统时代的四川乡村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土地信贷市场及乡村金融市场。押金与地租之间的关系是土地农业经营与商业投资之间的关系。1950年开展的减租退押与市场化的加押减租完全相反,这场运动对于乡村土地市场及金融市场的打击是致命的。虽然1950年底—1951年初的减租退押具有产权清理和经济退赔的性质,但江津县减租退押胜利果实的绝大部分,通过各种方式分配给了农民,由于1951年江津县新增农业税正好与此果实数相等,所以,可以将减租退押的胜利果实看作是1951年新增农业税之来源。江津县的个案具有全国性的普遍意义,既有的阶级理论值得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蠲免是清代君臣所津津乐道的“美政”。本文以乾隆四年江南蠲免案为中心,通过分析乾隆初年减租政策的变化,探讨了当时江南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极其严重的历史事实,从而揭露这种“美政”养“富民”的本质和土地占有关系极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