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共亡党是世界政党研究的典型案例,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深重教训.“权力过分集中”的结构是苏共蜕变腐败的“总病根”,等级授职制加速“社会公仆变成了社会主人”,同体监督机关则无法对“拥有无限的权力”的执行机关特别是各类一把手进行监督制衡,进而形成庞大的特权利益阶层和官僚腐败集团,因而,脱离了人民群众的苏共既无力遏制和解决越演越烈的自身腐败问题,更无法经受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而中共是按苏联模式建党、建国、建政的,现行权力结构带有明显的“苏联模式”特征.中共必须把苏共亡党作为执政兴国的重要鉴镜、全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教科书,推进以权力结构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突出执政队伍的质量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2.
张雷 《领导文萃》2011,(14):112-117
苏共最后的日子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以下简称“《居安思危》”)一书的主编、作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李慎明指出,苏联是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走向终结的。  相似文献   
3.
邢文庆 《民族论坛》2012,(18):10-13
敬畏历史,吸取宝贵的历史教训,能够激发忧患意识,激励事业心与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指导现实的实践。本文从分析前苏共亡党的主要原因入手,结合党的纯洁性建设,阐述了保持党的指导思想的纯洁性、作风建设的纯洁性、组织建设的纯洁性、政治的纯洁性和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对执政党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随后红旗落地,苏联解体。本刊高层顾问、经济学家、党建研究专家、反腐理论研究专家黄苇町先生撰写的《苏共亡党十年祭》一文在《决策与信息》杂志2001年10月号发表,各层次决策者、学者反映强烈。英中友好协会主席希思派专人从英国伦敦来中国武汉索要了黄先生所写《苏共亡党十年祭》、《谁是苏共掘墓人》等数篇专论,并译成英文向欧美推荐。今年年初,本刊总编辑蒋云鹤约请黄先生续写《苏共亡党二十年祭》,黄先生慨然允诺并如约赐稿,本期全文刊登。黄先生对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悲剧的衍生及其后果的决定性因素作了科学、辩证的论述。这一独具特色的研究力作,必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有深刻教益。  相似文献   
5.
《办公室业务》2011,(10):28-28
苏共政权的垮塌,可以说就是从意识形态领域的失败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李慎明 《中华魂》2014,(5):55-59
第一集政治"改革"与多党制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成为苏共新一届最高领导人。  相似文献   
7.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有着其复杂的历史原因。苏联解体后,就曾有人指出“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而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却用一系列令世人赞许的成绩响亮的驳回了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8.
周新城 《中华魂》2012,(3):30-35
郁知非同志:《中华魂》转来了你给编辑部的信。你提到的那篇《众说纷纭》的文章,我也看到了。在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周年之际,我国学术界发表了许多文章,分析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总结其教训。科学地进行这项工作.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不能不看到,由于苏联亡党亡国这样的历史性事件,涉及各方面的利益,不同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对这个问题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有人说“糟得很”,有人说“好得很”,至于说到亡党亡国的原因,那更是众说纷纭。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13,(9):125-126
编读往来编辑同志:您好!春节愉快!古人云:咀英华以当肉。贵刊皆佳作,不少文章不仅字字珠玑,文彩极佳,而且富于哲理,反复咀嚼,回味无穷,实乃修身、养性、处世之良方。择书若择友,一本好书如一良友,《领导文萃》就是我的良师益友。本人一直边读、边思、边写,并用诗来表述读书的体会。致礼湖南省杨干秋二○一三年二月十三日一、读《苏共亡党殷鉴》一手遮天祸患遗,泱泱政党失根基。前车之鉴今犹记,向背人心不可欺。  相似文献   
10.
李慎明 《中华魂》2014,(19):57-61
第五集“改革”为了谁 2010年10月,摄制组走在莫斯科列宁大街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家醒目的咖啡馆--苏联咖啡馆。 走进这家咖啡馆,恍如回到久违的过去。这里的每一幅照片、每一张宣传画、每一张报纸、每一段音乐,无不诉说着那个早巳逝去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