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7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248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人用秦油二号作高产栽培,以亩产275.8公斤创立地区亩产纪录,并领省农业丰收小面积高产奖。高产田面积2.16亩,为“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中稻田。在 9月10日播种,10月15—17日移栽,规格6.5×10.4寸,每穴单株,亩植基本苗8876苗,3月10日初花,4月13日终花,5月18日收割,主茎叶令40片。  相似文献   
2.
3.
秦郡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解决.本文从已故谭其骧先生的秦四十六郡说入手(1982年谭又修正为泰四十八郡,除去所含《汉书,地理志》的泰三十六郡,谭氏新考出的实为十二郡),以《史记》和《汉书》为依据,对谭氏新考出的十二郡逐一加以分辨.笔者肯定其中的黔中、闽中、东海三郡,见诸《史记》,为秦郡无疑,余下的广阳、陈郡、胶东、济北、常山、河内、衡山、鄣郡、庐江等九郡,概非秦郡。泰一代置郡的总数应是《汉书·地理志》所标注之三十六郡,加上黔中、闽中、东海三郡,共三十九郡.然而,不可谓秦的郡制为三十九,泰一代郡制应如《史记》和《汉书》所言,是三十六郡。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同时有着三重生命,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指人的肉体生命;社会生命指人的社会存在;精神生命则是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形上思考,是生命最终的精神皈依。生命观因此就是对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这三重生命的观点与看法。“贵身”的自然生命观、“虚静”的社会生命观和“死而不亡”的精神生命观共同构成了老子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5.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六国文化有一个初步的整合,具有“整齐百家”的政治意图,并在秦始皇初期进行了“外法内儒”的尝试。其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儒生、博士、方士与秦始皇、李斯等人在“学古”与“师今”的问题上产生重大矛盾,“法家”之名正式出现且地位不断上升,儒家被排斥出秦王朝的文化领导地位。秦朝初期的“学古师今”一变而为“非古师今”,秦王朝文化环境就此恶化,石刻文本的书写内容与士人心态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动摇了嬴秦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虽然秦国及后来实现统一之后的秦王朝执政者自诩"秦德",然敌对政治势力多以"秦暴"指斥其军事强势与行政风格.对于秦实现统一的战争攻势,"秦暴"也是失败者历史感觉和文化情绪的记忆.基于对秦王朝政治节奏与政治倾向的反感,后来的政论与史论有持续长久的"秦暴"批判.通过对战国秦汉时期"秦暴"舆论的分析,可以从另一角度考察遭遇败军灭国者的心理,有益于全方位认识秦统一这一历史变化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临潼新丰——战国秦汉墓葬考古发掘报告》著录一批秦陶文,共90方.《燕下都新出土文物集拓》著录了一批燕陶文.这些新的陶文材料,弥足珍贵.其中个别陶文的释文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其补释,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定天下于一尊而遽然覆灭,激荡起汉初"过秦"思潮,贾谊认为秦之速亡在于秦政暴虐惨刻不知攻守之势异。为此,他批判秦帝国的极端法家文化,亟待汉王朝能够转变治国理念以顺应"守天下"的新形势,实施儒家仁义传统。  相似文献   
9.
殷墟卜 辞命辞中的“亡(彳)”一词,丁山先生释读为“无尤”.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并无异议.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新说,认为“(彳)”字应该是“拇”字的表意初文;又据声韵将其读作“吝”,“亡(彳)”就是《周易》、《归藏》等卜筮类文献的“无吝”.这个词汇在殷墟卜辞中出现频率很高,且与卜辞释读关系甚大,因此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分析该字字形以及“无吝”一词产生年代,此新说不能成立,丁山先生将“亡(彳)”释读为“无尤”应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考古资料和先秦时期汉文典籍记载表明,在先秦时期,西域就有了汉人先民的活动,汉语的使用范围也随之逐渐扩大。西汉时“汉之号令班西域”之所以能推行无阻,正是基于先秦时期西域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长期交往交流交融。汉语的使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的重要纽带。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格局形成并逐渐发展,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