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4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我国的刑法理论和社会实际出发,合理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同时以出台以来便饱受争议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交通肇事罪构成共同过失犯罪的解释为例,对我国有关共同过失犯罪的刑法理论研究和立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和女友结婚,出身寒门的他接受了岳父岳母做上门女婿、孩子将来随妻姓等苛刻条件。结婚后,他仍受到岳父母的歧视。后来,为岳父顶罪的经历让他咸鱼翻身。然而,为了买房独立、孩子姓氏等事件,他和岳父的矛盾变得水火不容,当岳父出招使他失去对公司的经营权后,他亮出了手里拥有的最大筹码……上门女婿在家里处处受气,替岳父顶罪换来公司经营权  相似文献   
3.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中,指使人和肇事者的主观罪过既存在有故意也存在有过失。在四种情行中两者都可能构成共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指使人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且在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交通肇事罪的主观罪过是过失。而传统的共犯理论认为共犯是故意犯罪。由此,理论界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之间无疑产生分歧。运用"行为理论"或许能更好地解读共犯的主观罪过。  相似文献   
4.
穷尽法律救济原则并非无中生有,而有其存在的逻辑基点.宪法规范位阶的最高性是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规范基点;立法行为的公定力,即立法行为在通过法定程序被宣布违宪之前被推定有效,是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秩序基点;宪法纠纷与法律纠纷的区分是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理论基点;"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逸"原则所蕴涵的方法论是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方法论基点.对于穷尽法律救济原则存在逻辑的理解不能机械化.在英美法系国家,解决纠纷虽然在形式上未遵循穷尽法律救济原则,但在本质上仍然遵循了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逻辑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我国的司法权威还需进一步完善,民众的法治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能正确理解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别,法院的裁判文书显然没有产生应有的信服力,民众渐渐依赖于信访、上访,导致集体访、越级访、缠访、闹访等现象不断增多,处理稍有不慎,不仅影响到法院正常的工作秩序,更有损司法权威,人民法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访压力。在这些信访案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交通肇事案件引起的,笔者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此类犯罪引发的涉诉信访案件的困境及成因,并提出了粗浅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块茎和星丛这一对概念,分别是德勒兹和阿多诺用来取代既定体系的理想模式。这两种模型互有异同,其中最关键的重合点在于它们都聚焦在新事物的产生过程。同时,这两种关系模型都打破了传统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同一性逻辑,转而提倡一种非等级化的关系。然而,在对关系的强调中,它们各自的重点却有所区别:块茎强调逃逸线,而星丛则更关注成员之间的共存于互相中介的关系。这种区别造成了这两种生产性的关系模式在异质性生产方面的巨大的区别。德勒兹的"块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批判理论的悲观性的超越。而理解这一区别,对于如何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中将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结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姚瑶 《浙江社会科学》2022,(12):59-67+157
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品致害所涉犯罪主体复杂多样、前置性规范缺失,以及人工智能产品固有的自主与黑箱特性等问题给过失犯理论带来了变革的压力与挑战。传统过失犯理论、新过失犯理论以及客观归责理论都无法解决人工智能产品致害所涉过失犯罪认定问题。人工智能产品致害所涉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认定问题应当接受“法益保护优先,兼顾科技发展”刑事政策的约束与指引。坚持“法益保护优先”的基本定位,意味着要借鉴风险控制理论,以及客观归责理论中创设法所不允许危险与实现法所不允许危险的判断规则,进行客观层面是否入罪的判断;遵循“兼顾科技发展”的制约原则,则需要运用结果预见可能性理论中信赖原则等内容,进行主观层面是否出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8.
监督过失理论在交通肇事罪中的司法适用,在《交通肇事司法解释》第七条中有所体现。但由于规定简略而引发争议,并且多集中于主体范围部分。对此,应将监督过失相关理论运用于交通肇事罪案件的处理之中,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将主体范围严格限定在司法解释规定的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和承包人内,从而将事实上具有监督关系的行为人排除在外,并按照过失犯罪的基本理论确定驾驶人员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艾什诺兹多部小说的创作在对生活世界和异域空间的展现中都表现出反常的特征?:遥远的异域空间召唤的是司空见惯和衰败残破的景象,而身边原本熟捻的世界却是奇异陌生的,奔走游弋于这些地理空间的人物只能是一批虚假的游客和无家可归的人。艾什诺兹独特的地理叙事艺术地再现了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困境,同时也传递着作家对人的生存出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朱旭东 《劳动世界》2013,(12):164-164
本文通过对国内的醉酒驾车现状和典型案件以及醉酒驾车犯罪的定性的分析,谈谈醉驾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