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376篇
劳动科学   34篇
民族学   49篇
人才学   88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552篇
理论方法论   154篇
综合类   1381篇
社会学   346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新时代,需要新教育和新父母。2021年,本刊邀请全国政协常委、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分析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隔代亲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封建社会,这个现象被长幼有序、等级森严的家长制掩盖,但是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含饴弄孙",还是反映了中国隔代亲情的其乐融融。在当代社会,随着传统宗法社会的瓦解以及女性走上工作舞台,作为祖辈的老人参与养育的程度加深,"隔代亲"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提升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以建设一支有担当、敢担当的时代新人队伍,这是应对时代诉求与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然而,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培育既面对着认知新的历史方位、奋力托举中国梦与应对新“忧患”的时代诉求;又要面对围观的看客心态、非科学的失衡心理、认知偏颇的冲击。因此,把担当精神摆在育人的重要位置,从升级育人内容、优化育人环境等几个关键教育环节着手,营造崇德向善、力争担当的社会风尚,将担当精神培育生活化、长效化,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担当意识与担当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拥有9亿多农村人口的我国来说,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农村家庭子女的成长和成才,关系到农村经济振兴战略,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能够使农村义务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持续、快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6.
7.
内疚是个体在自我道德评价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或他人思想、言行违背了某种道德标准,并觉得自己应为之负责而产生的一种不愉悦的、自我聚焦的情绪体验。适度的内疚具有亲社会效用和道德发展功能,而过度的内疚则有害身心健康发展。现有研究不仅从内部焦虑、依恋关系、因果报应、交换互惠和脑神经机制等方面揭示了内疚产生的机制,还从道德发展水平、共情能力、认知归因、气质类型、教养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内疚情绪的影响因素。今后研究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个体内疚情绪培育和管控路径的发掘,以充分发挥内疚在完善个体道德品质、促进人际合作、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进一步拓宽研究视角、统一研究范式,加强脑神经机制及跨文化研究等也是今后研究应予关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9.
10.
异地务工人员是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他们所享受到的社会服务却明显不足。多渠道多形式培育监管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组织尤为重要。结合仲恺高新区实际,培育模式如下:"家乡政府+本地政府+异地商会+法人企业"协同合作、"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志愿公益精神"的挖掘发展、"社会组织+社区建设+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监管形式如下:建立完善评估监督制度、逐步完善税收监管制度、加强具体行为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