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久前的一次网络调查显示,在干得好和嫁得好之间,有40%的女性选择了嫁得好,比例之高令人吃惊。而本文的女主人公则在嫁得好之后却最终选择了干得好。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的出现与蔓延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类的道德偏向和伦理亏欠。阎连科、宋江鹏等作家在作品中揭示了艾滋病蔓延过程中的伦理缺失:地方政府错误的发展理念和医疗行业的失序;现代人重利轻义的道德观念和性自由意识的泛滥。通过对艾滋病及其患者遭遇的描述,作家希望唤起全社会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生命价值和健康权的关注。这也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灾难降临时对人类的生存和命运的忧患意识与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3.
上大学是公民的权力,这是对人格尊严的最基本尊重。正是因为有这种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的建立,使整个社会进入了一种有序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5.
姬建民 《中华魂》2011,(7):54-55
近些年来,亵渎先烈英灵似乎成为一种"时髦",且"怀疑一切"大有蔓延之势。譬如,抗日女英雄赵一曼,1935年担任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率领抗日健儿奋勇杀敌,威震敌胆,给日伪以沉重打击。她在《滨江述怀》里表白自己志向:"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5年11月18日,赵一曼因负伤昏迷被捕,敌人为了从赵一曼  相似文献   
6.
个人信息的保护研究一般基于信息的人身性与财产性为选择保护的路径,却忽略了个人信息的人身依附属性.根据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对自我的解释得出个人信息具有个体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属性.基于此双重属性导致美、德两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模式上有所区别:美国将个人信息作为隐私权保护外延,显示其对信息个体性的追求;德国利用领域理论将个人信息作为人格尊严的保护客体,显示其对信息公共性的偏向.从法律文化视角比较,两国存在价值取向与隐私认可程度的差异,由此造成对个体性和公共性的不同偏向;两国又因司法谦抑主义与公共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竞争,导致保护限缩的共同趋向.两种保护路径反映不同的法律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出两国都重视在立法基础上的宪法审查运用,以此平衡个人信息的个体性与公共性.故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亦需以“审查”作为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效方式,并以个体性与公共性的动态平衡作为判断标准.具体审查可以从程序上的公正平衡与实体上的合理平衡两方面进行判断,以此为个人信息提供有效保护.此外,打破个体性与公共性平衡状态的唯一变量只能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  相似文献   
7.
论宪法上的人格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尊严是一项独立的基本权利,它不同于名誉权、荣誉权等人格权,也不属于人身自由的范畴。我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与国际人权宪章和外国宪法所规定的"人的尊严"实属同一概念,但其地位和内容不同。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与一般法律上的人格尊严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救济方式,但二者也有联系,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是一般法律上的人格尊严的立法依据和违宪审查依据以及解释依据。"合宪解释"是当下中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在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适用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8.
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上虽然仅有"人格尊严"这一用语及其保护条款,而缺落了可与诸多立宪国家宪法上的"人的尊严"又或"个人尊严"相提并论的基础性价值原理,但彼此之间在语义脉络上也存在着某种相通之处,尤其是与德国基本法中的那种以"人格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人的尊严"这一概念之间就存在着某种可互换的意义空间.正因如此,同时也基于对我国现行宪法第38条本身内部规范结构的规范分析,吾人可以对这一人格尊严条款作出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解释,此即本文所提出的"人格尊严条款双重规范意义说".  相似文献   
9.
中国首例同性恋矫正侵权责任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出了为同性恋者进行治疗究竟是否属于侵权行为的问题.同性恋不属于疾病,为其进行矫正治疗,构成对同性恋者人格尊严的侵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同样,为同性恋矫正治疗作虚假广告,也构成虚假广告责任,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规定确定虚假广告侵权责任,与为同性恋者进行治疗的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公平对待是人格尊严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公平对待就没有人格的尊严.公平对待权是人格尊严的深化,不仅具有人格尊严的兜底意义,而且是人格尊严的动态化.强调公平对待权,不仅要注重自然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格尊严,更要注重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人格尊严,要通过舆论使不公平对待丧失正当性,并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公平对待,提升公平对待的道德和人格力量,从而使任何一种不公平对待没有生存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