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老年世界》2010,(5):44-44
七言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因为首句第二字位要求仄声字,句尾也不押韵,所以叫仄起不入韵式。把这一格式的首句尾两个连续仄声调到第五第六字位上,把原第五字位的平声调到句尾,这就成了仄入韵式了。就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2.
实地调查及统计数据显示,宝鸡方音浊母清化规则并非《关中方音调查报告》显示的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而是无论平仄一律送气。  相似文献   
3.
一、章碣诗歌韵部 章碣诗歌用韵极严格,按照王力先生《汉语语音史》上卷第五章《晚唐一五代音系》的韵部。现归纳如下: (一)阳声韵。1.东钟部(1)东韵:红、空、风、聪、中、骢、东、宫。2.寒桓部(1)寒韵:难、寒、看、珊、残、漫。(2)翰韵:(仄声)畔、岸、看(去声)、算。3.阳唐部(1)阳韵:芳、郎、棠、方。4.庚青部(1)庚韵:轻、行。(2)青韵:扃、厅、醒、青、溟。庚青韵同用一次。5.元仙部(1)元韵:门、源、孙、言、村。  相似文献   
4.
唐宋词声情相谐的美学特征是诗乐结合中的一个互依形式。它展示了词体感人的艺术魅力。它具体体现在词作的词调、押韵、句法和去声字的运用上。声情相谐特征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周邦彦是唐宋词中声情相谐的典范,由于乐谱的失传,声情是否相协已不重要。感情真挚、文字优美的作品也同样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5.
浮生若茶 《老友》2012,(12):47-47
有人说,律诗的精髓在于律,包括韵脚、对仗、平仄,三者缺一不可。其中,韵脚又是重中之重。格律诗规定:押韵的脚称作韵脚,不押韵的脚称作白脚。韵脚一定是平声,如果写成了仄声或者不押韵,那就犯了出韵或落韵的错误。白脚必须是仄声,如果把白脚写成了平声,那就犯了踩脚的错误。韵又叫做韵母。韵母分为韵首、韵腹、韵尾三部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诗韵新编>1293个古入声字的调查,参照<中华大字典>、<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的注音释义和组词进行修补.结果表明旧入声字派入九道辙的四辙中,且平声字仅604个,其余689个仍为仄声.从而论证新诗韵九道辙亦适于今人作旧诗讲求平仄的需要,更拓宽了押平声韵的用字范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