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2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732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163篇
人才学   161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2397篇
理论方法论   620篇
综合类   5816篇
社会学   897篇
统计学   63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719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622篇
  2009年   667篇
  2008年   772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540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569篇
  2001年   527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11月,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公布了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评优结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界最高荣誉"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属国家一级学会。每五年组织一次对全国高校文科期刊的评比表彰,旨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动高校社科期刊办刊质量提升,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组织有关专家通过会议评审方式,采取统一评分、专家讨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从全国近2000种高校社科期刊中评选出103种"全国高校社科名刊"、159种"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201种"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等奖项。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使用大量隐喻,"战争"隐喻尤为突出,主要体现为"美即战争"与"爱即战争"。诗人以"战争"为始源域,结合"战争"这一人类活动的特点,通过"战争"概念来描写、构造"美"和"时间"以及两者中人与时间、人与人冲突与对立的关系,着重表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较量与抗争、过程惨烈,表现了要留住美的不易、得到爱的艰辛这一思想观点。在这一隐喻系统中,无论是始源域还是目标域,其内容都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中心,人文主义色彩浓厚,隐喻的使用使诗歌在内容表达上更具连贯性,主题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3.
4.
作为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外,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相似文献   
5.
6.
7.
为应对信息时代对思想政治课的挑战,高职医学院校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创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理念、强化社会实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思政课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8.
邹竹林 《生存》2020,(14):0222-0223
初心是什么?我的教育初心又是什么?时常不断地问自己,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无论多少次,答案都没有变过,那就是教书育人。班主任作为一个学校最基本单位的管理者,首先是要做好迎接挑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因此,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其次,班主任的工作确实是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加上自身的不断学习,才能做得更好的工作。因此,虚心请教,不断学习是势在必行的,尤其对于新的班主任来说。再次,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吸引了所以孩子的目光,所以更加强调老师必须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最后,还是要回归初心,教书育人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育的主角还要回到学生身上来。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做人,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以生为本的教育才能最终让孩子们成长。  相似文献   
9.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思想,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对“共同体”科学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善”的思想,因为它充分汲取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与“善”的思想推向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美丽的思想,因为它不仅准确把握了时代的主题,力求构建美丽新世界,还将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现实的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活力的显著象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平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