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8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74篇
管理学   909篇
劳动科学   53篇
民族学   214篇
人才学   232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2908篇
理论方法论   723篇
综合类   6738篇
社会学   1066篇
统计学   65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880篇
  2013年   595篇
  2012年   685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705篇
  2009年   717篇
  2008年   861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610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519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632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11月,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公布了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评优结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界最高荣誉"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属国家一级学会。每五年组织一次对全国高校文科期刊的评比表彰,旨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动高校社科期刊办刊质量提升,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组织有关专家通过会议评审方式,采取统一评分、专家讨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从全国近2000种高校社科期刊中评选出103种"全国高校社科名刊"、159种"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201种"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等奖项。  相似文献   
2.
修身,是国人素来看重的自我养成的基本功,借此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修身也一向重视,号召广大干部要"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2014年3月9日《人民网》)古人推崇的"修齐治平",修身排在第一,在现而今的"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也居于首位。当下,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习总书记提出  相似文献   
3.
"德"的原始观念来源于人们对"效能"和"能力"崇拜,是古代君王通过"巡省"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的反映。"德"字之初义就是"政治控驭能力和权威影响力",这种观念大概产生于部族联合体的尧舜禹时代,所以"德"不是周人的首创,周人只是提出了不同于商人的"明德"观念,以"帝迁明德"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依据。"德"作为政治控驭能力的代称包括"刚克"和"柔克"两种手段,作为"刚克"手段的刑罚也是原始"德"含义的一个方面。与周人的"明德"观念相一致,"明刑"、"明罚"思想也是周人"明德"观念的衍生思想。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使用大量隐喻,"战争"隐喻尤为突出,主要体现为"美即战争"与"爱即战争"。诗人以"战争"为始源域,结合"战争"这一人类活动的特点,通过"战争"概念来描写、构造"美"和"时间"以及两者中人与时间、人与人冲突与对立的关系,着重表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较量与抗争、过程惨烈,表现了要留住美的不易、得到爱的艰辛这一思想观点。在这一隐喻系统中,无论是始源域还是目标域,其内容都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中心,人文主义色彩浓厚,隐喻的使用使诗歌在内容表达上更具连贯性,主题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5.
作为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外,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相似文献   
6.
7.
传统认识论由于预先设定一个有待认识的对象,因而必然产生与之相对的认识主体,主客二分的前提使得认识论面临两大无法回答的难题:一是我们的意识如何超越自身切中在它之外的认识对象?二是存在于具体时空中的认识如何能够超越当下获得普遍性和一般性。胡塞尔致力于寻找不以非确定性为假定前提的出发点,他认为他在我们的意识生活中找到了这样的出发点,那就是对直观中所给与的东西的描述。通过本质直观的方法和"立义—立义内容"的认知结构,胡塞尔以一种全新的现象学的方式超越了近代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感觉材料作为认识开始的地方在胡塞尔现象学里得到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信息时代对思想政治课的挑战,高职医学院校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创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理念、强化社会实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思政课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9.
邹竹林 《生存》2020,(14):0222-0223
初心是什么?我的教育初心又是什么?时常不断地问自己,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无论多少次,答案都没有变过,那就是教书育人。班主任作为一个学校最基本单位的管理者,首先是要做好迎接挑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因此,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其次,班主任的工作确实是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加上自身的不断学习,才能做得更好的工作。因此,虚心请教,不断学习是势在必行的,尤其对于新的班主任来说。再次,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吸引了所以孩子的目光,所以更加强调老师必须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最后,还是要回归初心,教书育人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育的主角还要回到学生身上来。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做人,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以生为本的教育才能最终让孩子们成长。  相似文献   
10.
"德"是先秦时期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范畴。关于"德"的含义历来解释甚多。本文在梳理了对先秦之"德"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德"的造字本义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德"观念源于上古人们的"能力"崇拜,"德"字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于一种特殊"能力":"政治控驭能力"的需要。"德"之初义就是"政治控驭能力"和"权威影响力"。从德的字形结构、音韵训诂和文献用例等方面可以证明德字是古代君王通过"巡省"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影响力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