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理格局】四川地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秦巴山地五大地貌单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形起伏巨大,以多山和多高原为其特色,自然景观雄、奇、险、秀、幽、野、古、绝。四川毗邻陕西、重庆、云南、西藏、青海、甘肃、贵州7个省区;幅员48.5万平方公里,面积略小于法国:人口近9000万,与德国相当;辖21个市(州)181个县级行政区。四川林地面积居我国第3位,是"熊猫的故乡",红原、若尔盖草原是中国五大  相似文献   
2.
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 ,煌煌 13卷 ,凡 53 0余万言 ,一经出版便引起了接受大众广泛的赞誉和评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遗憾的是 ,在这种热闹场景的背后 ,人们对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审美特性产生了误读 ,认为小说文本存在有较强的戏说性 ,蕴含着浓郁的帝王形象仰视心理 ,并把它归结为历史小说创作基本功欠坚实所致 ,窃以为此说谬矣。我们应该根据二月河创作的得与失 ,在他化用传统文化资源的方式、与传统文化沟通的途径和文学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 ,对传统文化资源借鉴的程度等比较深的层面进行探究和考察 ,为历史小说创作提供经验 ,这才是研究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尘埃落定》是当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阿来对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的艺术描写已具有鲜明的复调色彩 ,而在人物设置上“同貌人”的出现、结构布局上惊险情节及众多脱冕型结构的运用更使小说呈现出强烈的狂欢化文学的特征。这一特征正是作者藏汉混血的艺术思维及对嘉绒藏区独特历史文化形貌的考察相结合而产生的 ,也是作者借“傻子”这一艺术形象传达个体生命浮沉及社会历史变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户口的清查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基础,户政制度因此成为封建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中极受重视的一项。简牍文书中记载有不少汉唐中央政府关于户口的清理、调查的原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考证、分析,可以了解汉唐户政制度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5.
从仰视到污辱 如果回首中日2000余年的交往历史,截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仰视、平视、俯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仰视的理由     
曾记得,那时我刚刚升入五年级,正是把友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年纪。可偏偏我长得太引人注目了:我的个子特别高,比身边所有的同龄人都高得多。身高常常让我倍感孤独。毕竟,有谁愿意一直仰着头和朋友说话呢!  相似文献   
7.
《陌上桑》“采桑女婉拒太守”主题的确立,主要是受到了当时儒家主流文化思想的影响。罗敷形象是民间反对桑林野合的现实主义意愿的集中体现;《陌上桑》是两汉社会风气由开放转向保守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的引领篇章,是两汉文学思想发展的关键性标志,罗敷的形象推动了汉《乐府》德美兼备女性形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庄子·秋水》中的"望洋",或作"盳洋"、"望阳"、"望羊",以"望羊"为正体,历来解为仰视貌或远视义.现代则多认为是联绵词,在词义上或袭取旧说,或通过系联同源联绵词求得许多以不明为义核的新解.但集中剖析此词从上古至后世的诸多用例,即可知它不是联绵词,而是以偏正结构喻指眼的一种病相,即眼白多而偏下、瞳仁小而偏上且不转,并都作谓语,不修饰动词.故"望洋"本义是定睛上视貌,引申为定睛高远视义,指有心志、抱负者眼相.《庄子·秋水》"望洋"今皆误连"向若而叹",其实当连上"目"而成"目望洋"句,此"望洋"用为本义.《庄子·秋水》中此句描绘河伯肖像,寓意深刻."望洋"之所以长期得不到确诂,是由于词义训诂只释名而不解物,也是对联绵词的误识与误诂.  相似文献   
9.
10.
将中古汉语词语“貌哨”、“帀帀”、“空”纳入从东汉到宋的整个语料背景中考察,可知“貌哨”不是一般理解的描写容貌的词,而是表示态度的形容词;“帀帀”的词义不是“形容水沸腾的样子”,而是“密集”的意思;“空”在中古时期具有“单一,素的”的词义。之所以误释,是因为这些词语的词义发生了虚化,所以在确定其词义时,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考察上下文,还要结合词语本身的演变轨迹,通过词义系统去求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