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继愈对老学和道教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对老学的源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老子尊道、贵无、尚柔、治国等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既肯定了其无为而治的当代价值,也指出了其提倡愚民、反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性。任继愈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系统地阐述了道教的发展轨迹。任继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主张对老子思想和道教文化进行历史和辩证的分析,批判地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2.
7月11日下午我还在午休.迷迷糊糊地听到好像是关于任继愈先生逝世的消息。我不相信那是真的,因为上午才播出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去世的消息。同一天在中国学术两位巨星陨落,不会那么巧吧?于是我怀疑这个消息是否有误。第二天各大报纸都以大幅标题刊登了这一消息之后,我才相信任老先生的确永远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3.
这一天,中国乃至世界,都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新闻发生,但对于中国文化史,却是一次巨大的撕裂。2009年7月11日,学者季羡林、任继愈同一天与世长辞。北师大教授赵仁圭说:这不仅是一个个体生命的结束,更是  相似文献   
4.
大师的背影     
《阅读与作文》2009,(9):12-21
2009年7月11日.农历闰五月十九,是中国学术界的哀悼日。这一天,任继愈先生和季羡林先生,一前一后离开了我们。任公逝于4时30分,季老逝于8时50分。  相似文献   
5.
百年中国学术地图.薪火相传的五代学者,做出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工作。百年中国史上的五代学人:蔡元培、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先生是百年中国史上的第一代学人;胡适、陈寅恪、金岳霖、冯友兰、赵元任是第二代学人;张岱年、钱钟书、费孝通、金克木、季羡林,则是第三代学人;王元化、李泽厚、张光直、李亦园是第四代学人;李零、葛兆光、梁治平、郑也夫可以称作第五代学人。  相似文献   
6.
又见书院     
龚鹏程 《社区》2010,(2):5-6
季羡林、任继愈两先生逝世时,我正在江西湖南道上旅行。有记者来电相告,并邀撰文悼念。以交情泛泛,不敢谬托知己辞之。过两天,则见各报章媒体各式悼忆论评纷纷杂出,令人目不暇给。其中有一文颇奇,被新浪网推荐至首页,说中国若想再出大师就必须恢复书院。听起来好像论据并不充分,但论者会这样说,却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任老的儒教观包含几个基本观点:儒学是学,儒教是教;儒学宗教化,形成儒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儒学宗教化有其自身思想神学性的原因;儒教要批判,但历史上的儒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基,不能简单否定了事.这些都对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09,(16):1-1
这一天,中国乃至世界,都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新闻发生,但对于中国文化史,却是一次巨大的撕裂。2009年7月11日,学者季羡林、任继愈同一天与世长辞。北师大教授赵仁琏说:这不仅是一个个体生命的结束,更是一个学术时代的结束。  相似文献   
9.
刘建 《南亚研究》2009,(3):19-26
7月11日上午,先后获悉任继愈先生和季羡林先生仙逝的消息。初闻噩耗,心为之惊;竟日徘徊,无所从事。念及两位大师同年同月同日谢世,不禁叹曰:一日之内,痛失二师;梁柱摧矣,哲人萎矣!我在1978年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后,上过任先生为我们开的《古代汉语》课,因而得以亲沐教泽。至于季先生,则是我在硕士生期间的导师,数十年来,所受教益良多。他在即将寿登期颐之际匆匆离去,令人无限惋惜和伤感。  相似文献   
10.
一日之间,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先生遽然而去,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悲痛。季老和任老都是民盟的前辈,是高山仰止的学问大家,更是遍被华林、为人师表的典范。两位长者,从容而平静地走了,而无数人追念他们,我想,这乃是缘于他们的道德文章,他们执著学术,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和那种无待于外的大爱之心在感动着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