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德"非中性"的科学价值观揭示的是科学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维度,而传统的科学价值观是事实与价值分离的"中性论"的价值观。伊德认为,传统的科学的价值观没有深入到本体论、生成论意义层次,是缺乏深度的知识论意义上的价值观。停留于此基础上的价值观,难免导致科学的"乌托邦"或"敌托邦"。  相似文献   
2.
梳理伊德的科学技术文化观,将有利于目前国内日渐兴起的科学技术文化哲学研究。在伊德看来,科学、技术都是扎根文化的产物,文化具有"土壤"的根本性。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诞生,文艺复兴前的技术性文化背景是重要条件之一,以往文化中的视觉主义偏好是重要条件之二,而西方扩张性的文化气质是重要的条件之三。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它们势必又将汇入文化的洪流,相互影响,形成多元互渗的文化发展模式。考古学证明,现代科学、技术的诞生正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欧洲中心论其实只是欧洲人一厢情愿的幻想,任何迷恋欧洲中心论的想法和做法都将是狭隘、短视和固步自封的。  相似文献   
3.
工具实在论是唐·伊德科学解释的核心观念之一,它突出了科学理解中的工具因素,为科学理解提供了一种工具化的维度.其内涵包括:工具与工具的使用活动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工具是前理解结构;没有工具就没有科学;科学并非理论,而是实在.但是,这一观念忽略了个人旨趣、理论作用、视域差异及工具地位.事实上个人旨趣决定着科学家制造工具和选择工具的过程,理论与工具的作用需要辩证地看待,视域差异决定着实在的样式,工具是知觉的延伸.对工具实在论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伊德后现象学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5.
伊德认为传统所谓技术是科学的应用的观点,是没有深入到存在论层次的认识论。从存在论来讲,技术先于科学,所有科学知识都是技术体现、建构或诠释的,当然,科学知识的获得并不是自然的,而是以对技术活动进行艰辛的科学解释为前提的,如此在技术建构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又展开着新的技术进步,科学与技术表现出环环相扣的"接力"关系。此科学与技术的存在论理解,揭示了科学与技术的生成逻辑,对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应具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伊德多元稳定的世界观对于基础主义与反基础主义、现代与后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与英美分析哲学等对立的当代哲学思潮以及对于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来说,都具有重要的调解价值.该世界观的形成既与伊德对知觉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有关,也与伊德以生活世界中的实践经验为根本出发点并深入到知觉层面进行具体的现象学变更分析有关.由于伊德是从其技术现象学和科学现象学的研究中得出该结论的,因此,深刻理解伊德多元稳定的世界观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科学与技术,并从知觉的层面来理解科学与技术发生时最为源始的思维结构,从而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思维生长点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伊德的技术哲学主要包括技术现象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探究了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基本关系。伊德对技术哲学的最大贡献是把技术哲学从形而上的思辨转向了对日常生活中技术问题的研究,这与国内重视“技术实践论”研究存在着相似性。伊德技术哲学的主要缺陷包括:对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进行了单向度的研究;过份聚焦于技术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研究,而对作为技术哲学核心的技术价值论研究明显欠缺;研究对象主要面向的是技术而不是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8.
唐·伊德在技术-文化这一问题上批判了两种观点:一是技术工具论,二是技术实在论。他从技术和实践、技术和人的关系入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技术不是根据它们本身而存在,而是必然地与人和文化相联系才存在;技术总是和仅是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中起作用,技术无法与这样的背景区别开来,如果与人类实践分离,技术只是一堆垃圾。文化也仅只有在一定的实践中展示其自己,而这种实践是由技术调整的。技术总是在其使用时才有意义,使用的背景又是更大的文化背景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生之本能、死之本能概念和他的意识结构理论,来分析克里斯多弗·马娄的经典作品<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试图找到浮士德行为的驱使力和他焦虑的原因,并将浮士德与其创造者马娄进行类比,指出浮士德是马娄的幻想投射,而马娄与浮士德的毁灭都是超我运作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技术中介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刻画技术中介经验中的自身觉知,伊德的“准透明性”概念针对的是这一问题,其结构是“放大/缩小”,强调技术物质性和感觉身体,但是伊德所述的自身觉知是一种对象式的自反觉知,并没有真正地说明前反思经验中的自身觉知.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中知觉经验的实践意向性出发,可以阐发一种现象学视角下的技术中介,技术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特定的实践任务规范,技术经验中的自身觉知指的是对主体与作为规范的技术本身之关系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